第6部分(第2/4 頁)
商販手中買回三條牛仔褲,它佔據了行襄的一角,並使行襄一下子變得飽滿起來,當我們虛擬出我們穿上深藍色的牛仔褲出現在黃河流域時,我們的軀體彷彿變成了布帆,正沿著河流漂動。除此之外,我們還準備了筆記本,這對我們意味著在語詞中記錄著現實,在語境中解決我們內心生活的一大堆問題。我喜歡深黑色的筆記本,它更像詩歌,而海惠喜歡藍色的筆記本,也許藍色就像她的年齡:19歲。
除此之外,我們還準備了一臺劣質的照相機,在1986年,照相機顯得很希罕,就像但丁的《神曲》一樣稀罕,不多見,也不會出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經過鬥爭,我們依然從不多的經費中抽出了一部份,用來購置一臺照相機,一臺在那個時代顯得光彩照人,在今天顯得過時的劣質的照相機。當然,我們在擁有它之前已經虛擬出了它的重要詩性:它將十分準確記錄下來我們的幼稚,我們的激情,我們的身體與黃河有關係的一切瞬間生活。
而我的姐妹,我的影子就在兩隻行襄的旁邊,就在她19歲的日記中跳動著。在寧夏一座縣城,海惠看見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當她把這本書和但丁的《神曲》裝在行襄中時,1986年夏天,我們已經在黃河流域行走了很長時間。我們不斷地拋棄行襄中的東西,比如已經寫滿的日記本,我們會在一座小郵局,,把它們變成包裹,郵寄回我們的老家;比如,當我們覺得肩膀已經無力承擔行襄時,我們會不斷地瓦解那些罐頭瓶和液體,不斷地瓦解已經磨破的牛仔褲。
1986年,有整個一年,我的姐妹我的影子,一直伴隨在我旁邊,在我身前身後,像一隻蹦跳的彩虹,又像一隻憂鬱的蟬--給予了我足夠的勇氣,讓我們共同經歷了一條河流。所以,她是我的朋友,可以寫在詩歌和筆記本上的,伴隨我暈眩和伴隨著我影子掛在樹上,猶如掛在像冊上。
第三章 朋友的故事(4)
1987年 火車上的旅伴
在車廂的起伏波動之間,我將從西南一座小縣城出發到北京去。這次出發載著我的部份書籍,載著我重要的詩歌筆記本,載著我的行李,載著我的文學之夢。我坐的是硬座,火車滑動起來的時,彷彿我的肺部已經變成了一臺發動機,正起伏著,這一年,我已經26歲。我坐在視窗,很長時間以後,我才感覺到坐在對面的一個男人一直在注視著我。當我感覺到一陣煙霧繚繞時,才意識到了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彷彿靜止一樣,整個兒地凝固在我臉上。我站起來,在火車進入雲貴高原的隧洞時,想站起來,在火車廂中走一走,其實,我只是想偏離開他的目光。
他的目光太陌生,像光凝固在我臉上,使我呼吸不自由。哪知道,他也站了起來,在我的身體順著車廂朝前移動時,他就在我身後移動著,我回過頭去,我很想質問他跟著我幹什麼,然而,我很快就意識到了這車廂不是我一個人的車廂,是所有人的車廂,他像我一樣擁有在火車廂中的一切權利。我來到了餐廳,我想在這樣的一個地方,我至少可以擺脫他,恰好是午餐時間,我可以坐在餐廳中,獨自要一瓶啤酒,我一定要讓他領會到我的獨立感,我的拒絕。車廂就在眼前,然而,車廂的位置已滿,我只好等候,他已經來到我身邊,我和他都在等候中,他手裡拿著一本書,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書,總之,1987年,我對所有在火車廂上拿著書的男人或女人都充滿了敬意。
在等候的日子裡,他竟然舉起手來,把頭倚在火車廂一陣晃盪之中,那本被舉起的書竟然是歌德的《浮士德》。這本一直被我的內心所響往的書,竟然在火車廂一個陌生男人手中出現,我仰起頭來時,才感覺到男人很高大,我的頭仰得越高才感覺到他的高大。他閱讀的時候顯得很投入,就像他剛才把目光投在我臉上時顯得很專注。我盯著書的封面,這本書對我是一種勾引。
終於可以靠近一張餐桌了,這是惟一的一張餐桌,他和我都不得不走上前去面對那張餐桌。我願意跟他同桌,因為我想翻一翻他手中的《浮士德》。我的目光友好的使他的目光也變得溫存起來。 我們各自要了兩杯啤酒,因為短距離,所以,我們開始慢慢地聊天。那本書就放在餐桌上,那像浮雕一樣的書封面,更像勾引這個詞彙般使我的身心激盪。經過他的允許,我終於可以翻開書了,哪知道,這本書一旦來到我手上,已經使我解除了飢餓之感。我們從餐桌回到硬座廂,我們就在各自的對面輕輕地呼吸著。我一直翻拂著他的書,他不得不開始吸菸。他一邊吸菸一邊跟我說話,談論的話題斷斷續續,我已經記不清那次談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