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械嗡�珊鵲南窒缶捅淶眉��氈欏S謔牽�切┟揮興�捎玫娜思遙�突嵬低檔亟�鶉思宜�氐乃�捶至饕徊糠值階約業乃�乩鎩D切┧�幢環至韉娜思曳⑾終飧鑫侍庖院螅�⑵�玫娜思抑皇前閹�炊祿乩淳退悖�⑵�緩玫娜思以蚧崞�宄逶諫廈湃ノ矢鏊�勻弧>駝庋��蛭��鈑盟�侍猓��永鍤背;岱⑸�恍┎槐匾�木婪祝�械納踔鏈蟠虺鍪鄭�帽糾春湍賴牧誥又�潯淶眯穩縋奧貳�
因為所有的水源都被大小不一的水池截住了,寨子裡的小溪從此再也沒有了流水潺潺的景象。即使雨季漲水的時候,從山上匯聚而來的山洪,也像匆匆的過客,嘩啦啦幾下就消失了。曾經歡快地從這家屋後流到那家門前的溪流,只剩下滿地的枯枝敗葉、爛布廢紙和一些髒兮兮的塑膠袋子。“摩龍”飛瀑除了在夏季的漲水時間可以重現之外,其餘時間再也看不見“摩龍”的兩級懸崖有瀑流飛瀉了。懸崖的岩石上那些曾經因為有瀑流飛濺起來的水珠滋潤而長得油綠光亮的苔鮮、懸崖下那些曾經長得茂盛的草木和“濃毛竹”,也都變得枯焦不堪,放眼望去,滿目都盡是不可言說的蒼涼!
曾經的“摩龍”飛瀑,難道就這樣成了一道只在雨季漲水時才會出現的暫時性景觀?記憶中那道雄偉的“摩龍”飛瀑,何時才能夠在者要寨子裡重新再現?我在期待著。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六章 老槐情殤
第六章 老槐情殤
每次到老槐樹下與夥伴們相聚嬉戲,望著石拱橋
上這裡一堆那裡一堆的老老幼幼、男男女女,我總覺得
橋上的這株老槐樹就是寨子裡一位輩份最老、年歲最大、
威望最高的老人,寨子裡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子孫。不然,
怎麼會有這麼多人來到他的跟前相聚呢?因為一個令人討
厭的人,即使年紀再大也不會有多少人尊敬;一個沒有威
望的人,即使輩份再老也不會被多少人愛戴。沒有人尊敬
和愛戴的人,絕對不會有多少人願意跟他相處。
一
十三年前,我曾撰寫過一篇題為《夫妻樹》的短文,藉助新聞媒體向外界宣傳故鄉者要寨子的“夫妻樹”。文章內容如下:
布依族聚居的安龍縣木咱鎮者要寨子有株奇特的古樹,當地人稱為“夫妻樹”。
該樹生長在寨子東面山埡口的岩石上,高30餘米,樹冠覆蓋面積400多平方米。樹幹由兩株種類各異的樹合生面成。在離地2米的高度內,兩樹樹幹緊緊挨在一起,相互包融,形成一體,粗米。之後,兩樹樹幹稍稍分離,如同同一主幹上的兩大支幹,越往上分離,距離就逐漸增大,但枝椏交錯,互相勾聯,分不出彼枝此椏。兩樹葉型葉色相近,寬二指餘長兩寸許,四季不落,年年常青。
其中一株樹的樹幹在分離處粗米;樹皮呈深灰色,葉邊緣有齒。春天一到,便開出一簇簇粉白色的末狀花,微風過處,花粉末便從枝葉間飛出,飄飄悠悠灑落樹的周圍,數百米之外,便有芳香襲人。此樹雖然開花,但從不結果。另一株樹的樹幹在分離處粗4米,樹皮呈黃褐色,葉邊緣無齒。此樹從不見開花,但每年春末夏初,枝葉間便會結出果來。果實外型扁平,呈扁豆狀,長10—15厘米,寬2—厘米。時至深秋,這些果實便紛紛從樹枝上掉落下來,外殼乾枯破裂,籽粒從中蹦出。每顆果內有3—8顆籽粒不等。籽粒形如成人大拇指指甲狀,豬肝色,堅硬如石,擲地有金屬聲。果實滿綴枝頭,結得甚繁。此二樹先合後分,然後又枝枝交錯椏椏相聯,密不可分,形如新婚燕爾攜手挽臂。枝繁葉茂,春來白花綴其上,秋來果實掛期間,其情恰恰,勝似人間恩愛夫妻。
樹有多老,者要寨子無人知曉,筆者亦無從考證。據寨子裡一位時年95歲高齡的老翁說,此樹在他爺爺的爺爺尚咿咿學語之時,樹就已經長成了現在這番模樣。
這篇短文先後於1996年9月9日和9月16日,分別被《黔西南報》和《貴州民族報》刊載。隨後不久,貴州電視臺也在《貴州新聞》欄目中播發了以這篇短文為解說詞的電視新聞。很多讀報的人和看電視新聞的人,從此便記住了者要寨子,記住了者要寨子裡有株“夫妻樹”。很多好奇者,還專程趕到者要寨子一睹“夫妻樹”的風姿。一些研究布依族文化的專家和研究古樹文化的專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論文中引用有關“夫妻樹”的描述。“夫妻樹”因此成了外界記住者要寨子的一個特色標誌。
從小在“夫妻樹”下長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