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們坐在教室裡聽王老師教漢語拼音的時候,總是對隔壁教室的上課充滿好奇,總想弄清楚隔壁教室裡的老師都在教學生們什麼東西。於是,我們總是裝著很認真地聽王老師上課的樣子,其實只是眼睛看著黑板上寫的字,耳朵聽的卻是隔壁教室裡的老師所講的內容。結果下來,既不知道在自己的教室裡老師教了些什麼,也沒弄明白隔壁教室裡的老師在說了些什麼。讀書的時候也是如此,手裡捧著課本,嘴裡嘰哩呱啦地跟著身邊的同學念著課文的內容,念著念著,便不知道唸到了什麼地方,也不知道自己的嘴裡在唸著什麼內容,只是在豎起耳朵聽隔壁教室裡傳來的亂糟糟的讀書聲。這時,猛聽到王老師用拄棍重重地敲擊講桌的聲音,便會大吃一驚,慌忙回過神來,東張西望地看同學們已經讀到了課文上的什麼地方,即使一時間還找不到,也得裝模作樣地用手指著課本,跟著身邊的同學小聲地嘰哩呱啦地亂念一陣,直到找到了課本上同學們正讀著的內容,才敢大聲地念出聲 來。
我還記得,在收麥割谷的季節,學校還會在放學以後,組織學生到已經收割樁稼的田地裡,將那些還遺落在田地裡的麥穗或穀穗拾起來,然後拿回寨子裡交給倉庫的保管員。第二天早晨,在做課間操的時候,校長便會對錶現突出的學生進行通報表揚。受表揚的人多了,到最後大家誰也記不住哪些人曾受過學校的表揚,倒是偶爾有誰因為做錯了事被學校通報批評,好多年以後還被當年的同學記得。記得一天早晨做課間操時,校長通報批評了一位做錯事的同學。原因是那位讀五年級的學生在頭一天放晚學回家時,偷偷到田地裡摘了一些還沒成熟的麥穗,拿到山上用火烤吃,結果被村裡的一位幹部給逮著了,不但讓家長賠償了造成的損失,還被交送到學校,要求學校對他進行批評教育。第二天課間操的時候,這位同學就被學校進行通報批評。好多年以後,大家都還記得這位同學,記得這位同學曾經因為偷吃村裡的麥穗被學校通報批評。現在想起這件事,我還是覺得,相對而言,警示教育在一定程度要比榜樣教育更能觸動人的內心和靈魂。榜樣教育的作用是激勵人們去當先進,而警示教育的作用則是警告人們不要去當壞人。強調大家向先進學習,只能對少部分人起到激勵作用,因為能夠成為先進的人畢竟只是少部分;而強調大家不要向壞人學習,卻能對更多的人起到警告作用,因為絕大部分人都不想當壞人。所以,即使我們沒有把學生培養成影響一方的先進人物,也不要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成就;只要經過我們的教育,讓眾多的學生能夠成為遵紀守法的普通人平凡人,就表明我們的勞動和付出已經為促進社會和諧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可惜的是,當我讀滿一年級準備升二年級的時候,者要小學就突然停辦了。原因是學校的老師都是寨子裡的農民擔任的民辦代課老師。在集體年代,他們到學校裡擔任民辦教師,村裡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數量的糧食(略高於當時一個成年男子勞動力所掙的一年糧食)給他們。土地承包到戶後,村裡就不再給民辦教師們發糧食,改由政府按每人每月12元的標準發放工資,但這些工資又不足以支付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費用。在學校當民辦教師,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抓自家田地裡的農業生產;而如果把精力放在抓自家的農業生產,又影響了學校的教學。面對這種矛盾,很多民辦老師都從學校辭職回家種田了。就這樣,學校因為教師嚴重流失而停辦了。寨子裡的學生,被分散到鄰鄉鎮的白秧坪小學和本鄉鎮的石板寨小學、三合小學、官屯小學等學校就讀。有一兩個民辦教師本來還想堅持把學校辦下去,但最終還是因為沒有了學生而被迫回家種地。者要寨子需要讀書求知的孩子,從此便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奔波與跋涉。
者要小學停辦以後,學校就沒人管理了。教室裡的課桌凳和黑板等東西,也今天被人偷偷拿走一樣、明天被人偷偷拿走一件而蕩然無存。教學樓的屋頂,也因為沒有人管理而漸漸漏雨。一些人還經常到學校的教室裡大小便,一所神聖的學校,被弄得汙穢不堪。面對這種情景,一些讀過詩書懂得禮義的年老人說,者要學校之所以會辦不下去,是因為學校被從者要寨子裡搬了出來。老人們說,者要學校是者要寨子的王貢爺在清朝同治年間組織寨子的群眾修建起來的。從學校建起來到解放前夕,學校一直辦得紅紅火火,附近幾個寨子的人都集中到者要學校讀書。解放後,寨子裡實行集體食堂,學校就被改為集體食堂了。“*”開始幾年後,學校被搬到者要的田壩寨子。不想還不到十年,曾經紅紅火火上百年時間的者要學校就這樣垮臺了。於是,人們又懷念起學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