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大家嫌棄自家的原因。儘管他們全家吃的都都是苞谷飯,但小角和小鬥卻長得很快。才十二三歲就長得跟大人一般,比同齡的孩子都要結實和高大得多。他們幫助父母做完農活,就儘量抽空時間來改造自家的住房,改善居住條件。過去,他們一家五口擠住在一棟只有兩間房間的茅草屋裡。小角和小鬥稍稍長大一點後,就到山上砍來木頭,割來茅草,先後在原來居住的那棟茅草房的左右兩端各接建了一間房屋出來,儘管仍然是茅草屋,但居住的面積卻寬敞了許多。後來,小角和小鬥兄弟倆又在住房的右端新建了一棟稍矮一些但分上下兩樓的茅草房,這棟房屋的樓下作為關牛關豬的牲口圈,樓上作為堆放柴草的地方。建起這棟茅草房以後,他們的“小省”哥便自覺從主屋的樓上搬出來,在柴草間裡搭一張木床住下。除了建起茅草房外,小角和小鬥還到寨前的小河裡擔回一種名叫“瑪瑙砂”的河砂,把屋裡的三間房間地板全部築成了“瑪瑙砂”地板。隨後,他們又到山裡擔回一些有形狀的薄石板,將房屋前的空地鋪砌起來,使屋前的院子變得平整舒適。做好這一切,他們兄弟倆每天天一亮就起來,把屋內屋外清掃得乾乾淨淨。每天勞動回家,再疲勞再飢餓也要把父母換下來的衣裳清洗乾淨。經過小角和小鬥兄弟倆的收拾打理,選仲表伯全家裡裡外外都乾乾淨淨、清清爽爽,老老幼幼都穿得整整潔潔、伸伸展展。寨子裡的看到了,都不禁讚歎說,這家人的環境收拾得如此乾淨、衣著打理得這麼整潔,外人怎麼能夠看得出他們家裡有“癩子”呢?在寨子人的眼裡,似乎“癩子”就要住得窩囊、穿得儠遢。其實,寨子裡有很多人家的住房內外都沒有選仲表家的衛生,很多人家大人孩子的衣著也沒有選仲表伯家的乾淨。小角和小鬥兄弟倆說,別人可以瞧不起我們,但我們卻不能瞧不起自己。如今細細回想起來,覺得小角和小鬥兄弟倆說的這些話還相當有哲理,儘管那時他們都才只有十多歲,而且還沒有讀過書,但生活的磨練已經讓他們學會了對生活進行思考!是生活的環境讓他們過早地學會了思考如何去適應社會和應對生活。是啊,環境磨練人也煅煉人,但只有堅強的人才能夠在環境的摩練中成長,小角和小鬥就是這樣的人。如今,無認是在農村還是在城鎮,能有幾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悟出這麼深刻的做人道理和生活哲理呢?
不要說現在事隔多年我佩服小角小鬥兄弟倆,就是當年我還懵懵懂懂的時候,也是相當佩服他們兄弟倆的。那時,我們鄰居的幾個小夥伴,除了能洗洗自己的幾件衣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對建造房屋、種莊稼之類的活兒,一點也不會做。而小角和小鬥兄弟倆,不但會建造房屋,能夠把自家居住環境收拾得整整潔潔,把自家人的衣著清洗得乾乾淨淨,還會種莊稼。山後那一彎凼子地,被他們兄弟倆翻犁得細細緻致,地邊地角被收拾得不長雜草,種出來的苞谷又粗又大又結實,讓人看了直心熱。田壩裡那三畝稻田,他們兄弟倆種出來的水稻和小麥都要長得要比別人家的好。儘管他們兄弟倆沒有讀過書,但他們卻深信“莊稼一枝花,才靠糞當家”之類的諺語所包涵的科學道理。所以在閒月裡,他們兄弟倆就四處撿牛龔狗屎之類的東西堆積起來,一旦到了種莊稼的時候就擔到田裡撤。打田栽秧的時候,別人家忙著往田裡撒化肥栽秧苗,他們兄弟倆卻不慌不忙到山上割蕨草、青草、麻柳樹葉等草本植物鋪到田裡,然後踩到田土裡浸泡,待大家都把秧栽滿了,兄弟倆才下田翻犁田土插秧。儘管秧苗移栽要比別人家晚了十來天,但收的穀子卻並不比別人家的少,甚至還要比一些人家的多。這又讓別人家羨慕不已了。
自從小角和小鬥兄弟倆能夠接手種莊稼以後,選仲表伯和妻子就很少做重農活了,特別是犁田打耙、擔苞谷扛稻穀之類的活路,更是很少再做了。他們所做的,就只有一些簡單的活,比如種苞谷時,就只往孩子們掏好的苞谷窩丟一點牛糞和苞谷籽;收苞谷時,兩位老人就只負責在地裡把苞谷摘好,讓兩個孩子負責擔回家;割穀子時,兩位老人也只是負責堆堆穀草、扇扇秕穀之類的活兒,至於割谷、撻谷和擔穀子之類的重活,也全是兩個孩子包乾了。這又讓村裡的一些老人羨慕不已了。
除了能夠種好莊稼,小角和小鬥兄弟倆還有很多紡織手藝,能夠紡織很多精美的東西拿到場上賣錢。他們兄弟倆在學習紡織手藝上很有天賦,只要看過別人做一遍,過後他們就會做,而且還做得比較精緻。曾有一個外地的篾匠到寨子裡打簸箕、篩子、笤箕、撮箕和凳籮等竹製傢俱,小角和小鬥就站在旁邊專心致志地看。當然,當時看那個篾匠紡織竹製傢俱的村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