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河寶恩式感性(第2/3 頁)
的。
於是她又新增了很多後來看到的情景,那些少男少女,青年男女,他們的形形色%色。
最後,再加上一些藝術上的修飾和拔高。
於是才有了這首,《朋友,男》
《朋友,男》的初衷是東詠裴,但《朋友,男》並不只是東詠裴。
當河寶恩把這樣的創作意圖剖析給東詠裴,以示自己並無褻瀆或逗弄他的心思,只是用心地在寫某一個概念,某一種身份,某一段故事之後。
東詠裴漲紅的臉漸漸有些泛青。
原先因為歌詞中滿含的感情,以及yg眾人輪番上陣的調侃而害羞不已的心,在這一刻,都變成了惱羞成怒。
雖然不想承認,但河寶恩如此直白的解釋,讓他覺得自己在自作多情。
“對不起,詠裴歐巴。”
電話的最後,河寶恩如是說。
“嗯,沒關係,你只是在寫歌嘛。”
東詠裴暗自咬牙,但除了這樣,還能有別的回答嘛。
就這樣掛電話吧,東詠裴覺得自己需要冷靜冷靜。
但電話另一頭的河寶恩又發出了聲音,她說:
“《朋友,男》中包含了很多個溫柔的男性,但我親自遇到的,只有詠裴歐巴一個。所以我是真的很謝謝你!改天我請你吃飯~”
“好。”
輕輕地掛了電話,東詠裴拿著手機發呆。
如果《朋友,男》是河寶恩作為歌手,唱給很多人的男性朋友的歌,那麼,當河寶恩不是歌手,而是隻把這首歌唱給自己聽時,那她想到的,就只有他東詠裴是吧。
這樣想著,東詠裴的臉又變得通紅。
很長很長的時間後,大家再聚在一起回想往事時,河寶恩和東詠裴都很確定地說,《朋友,男》就是他們真正變親的開始。
從遇見時彼此會打招呼偶爾還會互請吃飯的前後輩,變成會關心並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的親故。
雖然河寶恩叫東詠裴歐巴,但她覺得他們兩像親故。
東詠裴其實也這樣覺得,不過他從未說出口過。
專輯的第三首歌,《揹帶裙》。
這是河寶恩在公交車上遇見的,一個很有趣的小姑娘。
嗯,說是小姑娘,其實與河寶恩應該也差不多大。
正是要上學的時間段,車子裡滿是嘰嘰喳喳。
小姑娘把馬尾幫得高高的,露出光潔飽滿的額頭,和因昂著頭而更顯優雅的脖頸曲線。她戴著耳機,不與旁邊的同學說話。能看出來是同學,是因為他們都穿著同一所國中的制服。
上面是白色襯衣,下面是深藍色短裙。
只不太一樣的是,小姑娘自己給自己的裙子,縫上了兩條細細的揹帶。讓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校服,變得更精緻一些,帶著少女的嬌俏。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小姑娘昂起的下巴總顯得驕傲。
河寶恩跟著這一群學生下了車,雖然穿著便服扣著帽子,但看著就很年輕的河寶恩沒有引來學生們太多的關注。
可能是忘了穿校服的學生吧。
這樣想著,就興高采烈地走過了。
河寶恩一直跟著他們走到校門口,在最後一個拐彎處,她看到之前穿著揹帶校服裙的小姑娘,停了下來。
她把書包背到一邊,放下肩膀上的揹帶,塞進自己的裙子裡藏好,兩邊都是。
然後再背好書包,她看起來就和其他女同學一樣了,安靜地透過校門處的衣著檢查。
但一樣麼,其他女孩可沒有露出她那麼氣惱的表情。
但不一樣麼,其實都是一樣的花樣年華。
雖然沒有待到他們放學,但河寶恩打賭,放學後那個小姑娘又會將揹帶放出來。這個少女,用揹帶裙書寫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青春年華。
如此幼稚,又傻得可愛。
所以第三首歌是給她的,河寶恩寫給所有青春懵懂的少女,包括曾經的自己。
第四首歌,《雨傘》。
那是一場大雨過後,被放在公交站牌下的雨傘。
被放在那裡,而不是被遺忘在那裡。
那時的河寶恩正坐在街對面的咖啡館裡,聽著窗外的淅淅瀝瀝。
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場雨,和一把傘。
汽車和雨滴將馬路填充,透過偶爾的空隙,河寶恩看到街對面的站牌下,男人走了,女人走了,只剩下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