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帝國的朝陽 > 第55章 華陽洞

第55章 華陽洞(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請問大人,清國是中國嗎?”

一聲反問於華陽洞書院內響起,和著書院內傳出的讀書者,素色儒袍頭戴儒冠的老者神情肅穆的盯著面前這穿著便衣的大人。

清國是中國嗎?

這個問題充滿著陷阱,而面對這個問題,唐浩然先是沉默,而後朝著遠處的萬東廟望去。

“今日所來者,非駐朝統監,而是中國之唐浩然!”

是的今天來這的是中國人之唐浩然,或許對於唐浩然來說,清廷委任的駐朝統監一職令他在朝鮮享受太上皇之實,但是對他個人來說,他從未曾敢忘記自己是中國人,而作為中國人,推翻滿清統治更是他的天然使命。

柳重教都呆呆瞅著唐浩然,不明白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儘管問題是由他問出,但是卻沒有想到他得到的是這麼一個答案。

如果是在過去,或許他根本不會在書院見這位“統監大人”,觀其行聽其言,他卻又不得不見,其廢背華之王,雖是粗暴干涉朝鮮國政,但對背華者柳重教亦全無一絲好感,且其又於朝鮮各地大修“承恩祠”,亦令柳重教相信眼前這位“統監大人”與其它清國大臣的不同。

甚至正因如此,其才會於書院內見他,而非稱病不見。

讀書人亦人讀書人的尊嚴,對於未曾入仕的柳重教來說,他絕不會因其是“統監大人”,而跪伏於其面前,那種見清人而不以為恥之行,他做不到。正如他做不到心不忘明室一般。而其之所以吐出這個於清國人眼中似有大逆的問題,恰正是他回絕對方往萬東廟的方式。

沉默一會兒,唐浩然望著遠處的萬東廟解釋道:

“自甲申年神州陸沉起中國的國土在兩百四十六多年前就被滿清給佔領了,這些外來的侵略者把中國人都變成了奴隸,毀我文明、役我同胞。我雖為清國之官,但絕非所以滿清之奴!”

之所以說出這番話,倒也簡單,除去此間只有他們兩人外,多日來那種壓抑於內心的情感,卻於今天被點燃了。準確的來說,是被華陽洞書院中隨處可見的思明之物給點燃了,而這番話與其說是做作,倒不如說是發自肺腑。

全不顧柳重教的驚詫,唐浩然的手朝書院外的稻田指去反問道。

“先生何不如告我知這稻為何名?”

反問一聲之後。唐浩然神情肅然的說道。

“此為大明稻,進了這書院,所睹之物皆為“大明”!”

窗外朗朗讀書聲於書院內響起,置身於書院之中的唐浩然瞧著書院內的景緻,似乎是觸景傷情似的輕呤道,

“昨栽大明梅,今栽大明竹。江干春雨歇,當栽大明菊。主人新卜開三徑。與子同為大明族。金在林先生此詩做的甚好!”

此時,置身於這片朝鮮儒林的聖地,感受著此處濃濃的的崇周思明之氣息。唐浩然的內心總是被觸動著,被歷史給觸動著。他所念的這首詩是華西學派道統繼承人朝鮮理學大師金平默所作,若非金平默病重與家中靜養,今日於這華陽洞書院所見者則為金平默,而非柳重教。

而與此華陽洞書院中銘刻的思明詩詞又豈只有這一首,恰如同書院附近事物皆為“大明”。若非如此,唐浩然又豈會有觸景傷情之感。

與子同為大明族!

一個滅亡兩百多年的後世諸多不肖子孫中“*黑暗、皇帝昏庸”的王朝。於海東外國之地卻被如此推崇……

未來如何,唐浩然並不知道。但他卻知道無論如何“與子同為大明族”的思想,卻正是他所需要,他需要的是毀滅朝鮮剛剛萌生的“民族思想”,需要的這種“中華思想”,不過至於所謂的“朝鮮而代中華”,那就一笑了之了,至多,自己所承認的只是朝鮮是中華的一部分。

“大人……”

驚詫的看著唐浩然,柳重教的內心卻是一陣激動,儘管於他心存著“朝鮮入主中原”的幻想,但是卻又相信朝鮮無聖人,自不可出天子,而於華西學派尊華攘夷畢竟為萬世不變之大義,過去他鼓吹北伐,與其說是“入主中原”,倒不如說是面對朝鮮君臣“夏服而夷心”憂心忡忡所至,希望用“入主中原”的野心,喚醒朝鮮君臣的“夏心”,而即便是他自身,都不相信朝鮮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畢竟按理學之程,朝鮮無千里川河,自不可出聖人,聖人不出,談何入主中國。

望著書院中那一座座銘刻著思明之詞的石碑,想到自甲申年後數百年間民族遭受的磨難以及文明沉淪的現實,唐浩然的眼睛不禁微紅,那雙拳頭時而緊握,胸膛中滿腔的怒火此時完全

目錄
三生道之潛龍伏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