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帝國的朝陽 > 第46章 行轅

第46章 行轅(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開局一書生:從敬夜司獄開始從崩壞前文明開始的無限之旅起飛,從1973年開始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華夏最強主播:從主播到全球帝王系統!我有召喚軍火異能穿越之鐵血捕快沉默的戰神大唐鎮國公明末風雲:亂世殤歌三國之現代魂快穿之非炮灰女配晉世傳奇之雄霸天下四合院:當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麼事了鷹揚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馬其頓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鎮紅樓:王爺又雙叒叕娶妻了穿越後我還是戴黃盔穿黃袍三國:人屠現世,請諸位赴死

“這唐子然之才果然遠出你我所料啊!”

待晚宴結束之後,幾乎是剛與書房坐定,僕人方才端上一碗參湯,李鴻章便禁不住道出了一聲贊言。

而之所以會發出如此感嘆,卻是因為先前唐浩然於席間的一句話。

別說是李鴻章,便是自許才負五車于式枚,熟知洋務的馬建忠以及張佩綸、張士珩等人無不是被唐浩然言語“驚到”了,便是府間利益交錯,這會聽著中堂的感嘆,雖說心下頗不是味道,但卻也只能點頭想贊。

如此這般,倒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那唐子然確實頗有大才,其經世之才更遠非他們所能及。

一聲感嘆之後,李鴻章端起參茶,慢騰騰的喝著,他的眼睛半眯著,似仍在回憶先前於宴上唐浩然的那番話。

“朝鮮錢制漏弊叢生,欲於朝鮮行以新政,非行新錢法不可!以西洋機器制當十銅元,推行銀洋……”

初時唐浩然於席間所言,於朝鮮推行新政時談及的“以錢法為先”時,雖明知朝鮮錢制漏弊,可李鴻章還不以為意,但隨著話題慢慢展於國朝,李鴻章卻有些做不住了,尤其是在其提及國朝的錢荒時,李鴻章更是一字不落的完全聽於心底。

“國朝自發匪亂起,各省先後停鑄制錢,先有同治錢荒引小民之危,現今銅價翔貴,民間私毀制銀,幾難禁止,各省錢荒愈演愈烈,錢日少而價日昂,百貨騰湧,商民交困,幾不聊生……”

唐浩然全無一絲誇張之詞,自同治年間開始的錢荒數十年間不解,原因之是滇銅不旺而洋銅日貴,另一個原因則是錢商私毀制錢以鑄小錢牟利,或與洋人勾結,私運制錢出洋,高價賣於洋人,由洋人毀錢取銅,以獲利差。從光緒初年起,這錢荒便愈演愈烈,可眾臣誰都沒有辦法。鑄錢千文虧三百文,如此以往便是朝廷也虧不起,更何況,朝廷和地方都沒那個銀子去虧,這鑄錢一停,市間錢荒自然愈演愈烈。可在席間,似有些醉意的唐浩然卻點了條路——銅元。

“市面制錢重一錢,銅元重二錢七,“改鑄當十銅元,謂二錢之本可得八錢之利……”

簡單的一句話,看似沒什麼新意,無非就是“鑄以大錢”,不過唐浩然的法子,倒與其它人不同,他提的法子是“仿洋式銅元”而非簡單的“鑄以大錢”。唸叨著唐浩然在席間談著的法子,李鴻章眉頭時皺時緊,至於其於席間提到“銅元”、“銀元”以及金本位、銀行之類的話語,他倒是並沒有完全上心,他上心的卻是“仿洋式銅元”的“八文之利”,這才是他真正看重的。

和其它地方大員一樣,李鴻章甚至他的幕府之中諸人對財政金融知識歷來貧乏。而倡辦洋務時所需要的投資借款,都是下邊人以他的名字鼓動操盤,李鴻章在等靠要朝廷撥款或利用地方稅收之外,從沒有提出過自己的金融主張。

辦了近三十年洋務,一直苦於銀錢不足的李鴻章亦不知從何開源,此番聽了唐浩然那番的“改鑄當十銅元,謂二錢之本可得八錢之利”,又豈能不動心,甚至於早在席間的時候,便已經盤算起了,推行於直隸所獲的錢利。

“中堂大人,子然此法甚佳,若行以直隸,日鑄三十萬,日獲利可達兩千四百元之多,若日鑄百萬,年獲利豈止百萬兩!”

說著制銅元的利潤,張士珩更是一陣心動,瞧著孃舅又急忙說道。

“所以,這機器局裡的鑄船機器斷不能售於唐子然!若是售予其,不定這利全讓他給謀走了!”

張士珩所指是兩年前,朝廷為維持制錢之制,決定用機器鑄造制錢,因而令李鴻章全套購進英國伯明翰工廠製造機器,於天津機器局先行鑄造,可在鑄造期間,卻發現用機器鑄造虧損嚴重,成本遠高過土法制錢,由此這機器局內的裝置一直閒置。

甚至於席間唐浩然之所以會提及銅元一事,便是因其開口索要那設價值十二萬三千兩的裝置,雖說在席間李鴻章對銅元之利大為心動,可卻依然以四萬兩低價許給了唐浩然。

“士珩,你不懂!”

搖搖頭,李鴻章放中手中的茶不,真到今日有了唐浩然於席間的一番話,他才算是明白“富國強兵”的道理,不能僅難只盯住軍事與實業,必須要睜大眼睛盯住財錢,辦了這麼多年洋務,始終苦於銀錢不足,不正是因為沒盯住財錢嗎?

與朝廷辦洋務不同,唐浩然一上來所盯著的便是錢,按他的說法是朝鮮新政先推行新“錢法”,以銅元代制錢,並推行銀元,建立銀行以為融資、發行紙幣官帖,再以制銅元之利,創辦實業、操練新軍。

目錄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歷史權臣?重生無限風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