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帝國的朝陽 > 第187章 潰敗

第187章 潰敗(第1/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高粱高似竹,遍地參差綠。粒粒珊瑚珠,節節琅玉”——佈滿著高粱的“青紗帳”是中國北方特有的景色,本來如刀的長葉,連線起來恰象一個大的帳幔,微風過處,幹葉搖拂!

盛夏時分的高粱地像綿綿無窮無盡的青紗帳,高與人齊密不通風。青紗帳中悄寂無聲,只是偶爾能夠聽到蛐蛐的鳴叫,突然,這青紗帳中的靜寂卻被打破了,近四百名騎兵突然躍上了自己的戰馬,在他們坐上戰馬時,那青紗帳頂部卻冒出了騎兵戰士的上半身。

騎於高大的頓河馬馬背上,上半身已經完全暴露於高梁梢頭外的盧國章朝著左右看了一眼,在這片高梁地中騎兵第三營的386名騎兵無不是如他一般坐於馬背,靜靜的凝視著前言,凝視著兩公里外的戰場。

這是騎兵營的初戰,在朝鮮的幾次剿匪完全稱之不上什麼戰鬥,在那裡,他們不過只是“欺負”農民的會騎馬的步兵罷了,而現在他們所要面對的卻是清軍的精銳之師。

“你們最多隻有剛剛學會騎馬的騎手,而不是騎兵!”

德國騎兵教官的言語,作為騎兵營營長的盧國章神情一肅,朝左右看去的同時,摒住呼息的他將右手伸至左腰側,在握著漢式騎兵刀刀柄時,所謂的漢式騎兵刀是借鑑俄式恰克西騎兵刀由漢城機器局製造,與步騎兵手中的步槍一般,被稱之為“漢式”。

儘管新軍的騎兵是由德國教官一手調教訓練,且軍官亦是向講武堂德國教官學習騎兵知識,但在騎兵刀的選擇上。他們並沒有選擇德國騎兵普遍採用的索林根馬刀,那是因為德軍騎兵用的是直劍,不利於闢砍。

相比於直劍,無論是受傳統影響也好,亦或是受其它騎兵思想的影響也罷。新軍參謀部更傾向於傳統的馬刀,騎兵在飛奔的馬背上使刀進行劈、砍、斬等戰術對步兵的殺傷無疑更大。

正因如此,在騎兵刀的選擇上,可謂是頗費了一番周折,最終在從俄國購買軍馬的過程中,透過不斷的對比試驗。他們選擇了俄國的恰克西騎兵刀,並在其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在長度有所加長,但重量卻又基本於原刀保持一致,相比之下漢式騎兵刀比恰克西騎兵刀的更具威力。侵透力和斬切面更強。

在右手穿過刀柄末端的皮帶,握住刀柄的瞬間,盧國章的雙眼微微一斂,嗓間迸發出兩個字來。

“拔刀!”

隨著營長的命令,高梁地中響起了一片抽刀聲,抽出騎兵刀的騎兵們手持馬刀將刀背貼於右肩,靜靜的凝視著前方,更有一些騎兵在抽出騎兵刀後。不時的用手心安撫著戰馬,等待著最後的命令。

“向前……走!”

又是一聲口令從盧國章的嗓間發出,在命令發出後。386名騎兵紛紛用馬僵,於靴根的馬刺操控胯下的戰馬。

“前進!”

在長官們右手握持的馬刀直指前方的同時,騎兵營出動了,他們的速度並不快,但馬蹄的節奏感卻非常整齊,以至於會讓人有一種戰馬在踏著正步的錯覺。這恰恰是現代騎兵與古代騎兵的不同,用使用的馬匹是經過嚴格調教的。甚至能夠如同士兵一般踏出節奏統一的“齊步走”。

在騎兵隊於高梁地中行進五百多米之後,隨著“慢步跑”的命令下達。騎兵隊的速度開始緩緩加快,或許,這正是現代騎兵與傳統騎兵最大的區別,他們所有的動作都嚴格的按照騎兵戰鬥教範的規定實施,正如這兩公里外的衝擊一般,兩公里的距離,從行軍、到慢步跑,所有的動作都嚴格的根據長官的命令實施,沒有任何人妄自行動,更不存在個人的武勇,有的只是一個整齊的團體和那個整齊劃一的甚至有些呆板的佇列。

隨著慢步跑的命令下達,那節奏近乎一致的馬蹄聲越發的低沉起來,那每一陣整齊的蹄聲都會讓人有一種戰鼓鳴響的錯覺,更像是夏日的悶雷於大地上回響著。

這個盛夏的清晨,在那似火的驕陽開始顯露其威力的時候,沉寂的大地再一次被上千只馬蹄的踩踏所震撼著,那震耳欲聾的馬蹄聲如滾地雷一般的迴響著,由遠而近的傳來了。

是騎兵!

此時,再也不會有任何人懷疑自己聽錯了,只不過與上一次不同,這次出現於戰場上的馬蹄聲似乎有些不同,上一次清軍馬隊的蹄聲雖如雷鳴一般,但卻又極為散亂,而此時戰場雙方官兵都聽到這由遠而近的馬蹄聲卻如整體一般,那帶著沉穩節奏感的蹄聲,甚至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越來越近的千百個騎兵是一個整體。

“保持隊形、保持隊形……”

率領著騎兵營的盧國章不

目錄
三生道之潛龍伏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