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2 頁)
天津,北洋總督衙門,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一直吸引著世人的眼光,無論是外國人也好,國人也罷,但凡是關心時事者,便無法繞開這北洋衙門。雖說在京城有不少旗人瞧著北洋大臣至今無所作為——不能“直搗黃龍以破唐逆”,短視編排著“李二想當皇上”之類的謠言,可誰都知道,若是李鴻章真的反了,這大清國怕也就真的沒有一絲希望了。
可謠言傳出千百遍之後,這“李二心存逆心”的言語在旗人之間卻來越有市場,甚至就連外交界也於私下討論著——李鴻章當皇帝的可能,當然,這只是一些外交官的私下討論,不過任誰都看得出,北洋衙門確實沒有盡力——北洋水師主力至今仍於琉球檯灣兩地。
北洋衙門想要幹什麼?
在每個人心中疑惑的時候,居於北洋衙門中的那位北洋大臣,卻是三次以“軍務緊要”為由拒絕朝廷要求其進京的詔令,這擱到有心人眼裡自然是等同造反,可另一方面,李鴻章卻又不斷的調兵遣將增援榆關一帶,以阻止朝鮮逆軍進京。
“中堂,這是葉軍門的摺子…………上面注了火急……”
楊士驤捧著一疊公文,正跟在李鴻章轉悠。在李鴻章的簽押房內,還擁著一堆人,正聽著這位身形遠較常人高大的北洋大人在那裡指手畫腳的分派任務。
“送榆關的彈藥運到了嗎?別以為彈藥送了就算完,這榆關現在是國之要關,一但有失,他唐子然的十萬大軍就會揮師進京。唐子然的新軍戰力頗強,非得以洋械補以不足!稍微一個不對,那可就……別忘了,這大清國還指著咱那!這可不單是我李鴻章的臉面,是咱們大清國的臉面!”
大清國還有臉面嗎?
還別說。現在還真沒有什麼臉面,遼陽會戰的結果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縱是洋人也嚇了一跳,到底是朝鮮軍太過悍勇,還是清軍太過怯懦?
對於各國洋人來說,原本他們似還準備著聽到來自遼陽的訊息。畢竟以清軍在琉球的表現來說尚還屬中上,至少臺灣新軍的戰力頗引人注目,可未曾想這邊他們才稱讚過清軍,那邊駐朝軍團——同屬清國新軍序列的部隊,便在駐朝統監的命令下。對清國朝廷開戰了,至於清軍更是被落花流水似的輕易擊潰。
對有著“遠東直布羅駝”之稱的旅順的奪戰,尚還有偷襲以及主將不在的解釋,可持續不過數日,實際不過只打了半天的遼陽戰役卻使得各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大清國。可以說,大清國的臉面,這一仗就被唐浩然給撕了下來。
其實被撕掉的何止是大清國的臉面,分明就是李鴻章這些年苦心經營好不容易給這大清國糊飾的那層漂亮紙殼兒。對於承擔著各方壓力的李鴻章來說,他不得不千方百計的維持住這張臉面。而此時,他話中的那一句“指往”。無疑卻又向眾人透露出一個資訊——他們的一切總歸還是得靠著北洋的水陸師支撐,若是撐不住檯面,無論是滿清也好,他唐子然也罷,自然也就無需再對他個顧忌了。
“還有令山東那邊再招五萬練軍,這銀子讓戶部想辦法……”
有時候。作為權臣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就是無人擎肘,而在唐浩然提出“八督議政”後。這朝廷對方顧忌增多之餘,值此緊張之時。卻再像過去那般動輒核銷、剋扣,給起銀子反倒比過去利索許多。
“水師要修理費,要補送彈藥?讓他們先去新加坡和上海把船體給清了,新加坡那邊的修理費,由廣東海關那邊付清,上海就交給上海關吧!”
好容易等李鴻章精神頭十足的分派完了,楊士驤才將公文遞上。這段日子,楊士驤也過得有些小心翼翼的,他不能不小心,因為與唐浩然有所私交的關係,以至於有言官彈他為間,若非中堂大人保全,這腦袋,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一說。
他自然知道言官為何彈劾他,於北洋幕府中他並不要員,彈劾也好、砍頭也罷,算是拿他給大人提個醒。而大人之所以保他,卻是在告訴朝廷,他是北洋衙門的人,朝廷要把手收回去。
不論是否願意,京城也好,天津也罷,大傢伙都明白,從唐浩然提出那個“八督議政”之後,這大清國地方與朝廷的和氣就被打破了,當然最直接的原因是,滿人的朝廷不相信漢臣,至於漢臣,卻因唐子然的遭遇對朝宮廷心生警意,而那“八督議政”無疑就是唐浩然丟出的一個“誘餌”,一個天下八督想拒絕,卻又不敢拒絕的誘餌。
實際上,這些日子,他反而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唐浩然這樣做。到底為什麼呢?表面上他率領著那支“虎狼之師”奪旅順、佔領盛京、克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