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馬前卒(第1/3 頁)
不醉不歸!
既便是醉了也是未歸,
王五,胡七這些江湖好漢,是不是江湖好漢,或許唐浩然還不清楚,但絕對一個個都是酒中豪傑,雖說唐浩然曾感嘆作為穿越的後遺症,自己的酒量似乎越來越好了,上次甚至可以與譚嗣同一同喝了五斤烈酒,但縱是這般酒量,同王五以及胡七比起來,似乎還差了那麼點。
酒!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曾幾何時,只存在於小說中的情節,卻完全展示在唐浩然的面前,這種場合裡倒也能放得開,四人喝著酒聊著天,剛開始還有些拘謹,可慢慢的眾人卻都放開了,趁著酒勁在那裡談天說地,王五、胡七兩人各自己談著他們走南闖北的見聞,而唐浩然則談著西洋的見聞,而四人聊到了到最後,又談起了滿洲人。
尤其是王五、胡七這兩位在江湖混跡的好漢,剛開始還是隻是抱怨著那些旗人的得瑟,說道著對那些生下便有落地銀的旗人們的不滿,可到後來,那話中的不滿卻是越說,越發的不滿,原本的,他們還以為唐浩然會同譚嗣同一般,談及此事時會笑而不語,但卻未料想唐浩然卻在那裡談起了明朝,談及了烈皇之烈,聊起了揚州十日、嘉寧三屠,更是談起了“剃髮令”殺盡民族骨血。
在談起明末清初的大屠殺時,縱是王五那般鐵塔般的漢子,也哭的似個淚人一般,而胡七更是惱的猛的摔碎了酒碗,嘶吼著。
“非得殺勁滿洲賤種!”
若非被王五一把拉下,只怕他這會便會提刀殺到內城去,接著那酒卻變成了悶酒、苦酒,鐵塔般的漢子,這會也只能在那抱著嚶嚶痛哭起來。
“子然,你說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真的!”
譚嗣同瞪大那雙佈滿血絲的眼睛,他的聲音不是被烈酒灼的還是怎麼了,變得有些沙啞,通紅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唐浩然。
“昨大兵至維揚,城內官員軍民嬰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將禍福諄諄曉諭,遲延數日,官員終於抗命。然後攻城屠戮,妻子為俘。是豈予之本懷,蓋不得已而行之。嗣後大兵到處,官員軍民抗拒不降,維揚可鑑……”
迎著譚嗣同的質問,唐浩然用多鐸的“諭南京等處文武官員人等”的令旨中的話做了回答。
“殺聲遍至,刀環響處,愴呼亂起,齊聲乞命者或數十人或百餘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至於紛紛子女,百**啼,哀鳴動地,更無論矣。日向午,殺掠愈甚,積屍愈多,耳所難聞,目不忍睹……”
反覆喃喃著方才唐浩然引述的《揚州十日記》中,淚水從譚嗣同的臉上流了下來,淚水似雨般從他的臉上滑落,酒,麻痺的酒一碗碗的灌入他的嗓間,終於,譚嗣同醉了,醉倒在桌上的他,唇邊喃喃著。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自當中……”
譚嗣同的醉言不時的傳入唐浩然的耳中,他看著酒桌上,那些鐵塔般的漢子,神情中的痛苦之色,唐浩然的心底卻是一痛,莫說是他們,即便是百年之後,每每看及八千餘字的《揚州十日記》時,自己未嘗不是以淚洗面,心如刀絞。
可笑的是,便是在後世,還是有許多人在那裡動輒得意洋洋的說道著“我大清”,即便是在這個時候,那殺盡民族骨血為代價才易的服剃的發,也被老百姓視為“我大清”的體面。
自己會不會太過殘忍了?
帶著一絲疑問,唐浩然走出鏢局後屋,來到了院中,自己如此殘酷的用《揚州十日記》打破了他們心底的最後一絲幻想,這是何等的殘酷啊!
不,這是時代的必須!
自己來到這個時代,不就是為了改變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命運的嗎?
殘酷?當真相隱瞞,讓他們繼續活在夢中,那才是真正的殘酷。
風吹來的時候,只感覺到一陣噁心,忙扶著牆邊的花壇又嘔吐起來。醉意上頭的唐浩然彎著腰便把手指插進喉嚨……
天昏地暗,地裂山崩,強行嘔吐造成的劇烈頭痛使唐浩然幾乎喪失了意識,喝酒的意境在此體現的淋漓盡致。
就在已經喝醉的唐浩然哆哆嗦嗦想要走回屋子的時候,卻看到又有一個人搖搖晃晃的走了過來,是王五,他的雙眼同樣通紅,那粗獷的臉上甚至還帶著些淚痕。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