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何以應對(為新書求支援)(第3/3 頁)
,實際上,這也是他了解民意的一個渠道,作為皇帝,如果什麼是最大的不足,就是身為皇帝的他,一舉一動被人注意著,就連同聽到的,看到的,同樣也都是經歷篩選的,對於皇帝而言,報紙是他聆聽民意的最重要的一個渠道,所以,在他的座位邊總會放著厚厚的一疊的報紙。
幾乎是在拿起報紙的瞬間,他整個人就被報紙上的頭版文字所吸引了。
“託雷翁慘案!數百華僑慘遭屠殺!”
什麼!
這,這怎麼可能!
幾乎是在那一瞬間,唐浩然便本能的想要去否認它,認為這不過只是謠言,但看著《東亞日報》四字時,他的眉頭頓時皺緊了,《東亞日報》絕不會在頭版拿自的聲譽開玩笑。
此時,唐浩然甚至沒有去考慮為什麼報紙比自己知道的更早,當然,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外交部那邊不可能在半夜打擾自己的休息,除非是極為一級事態,而這一僑民事件與外交部的事態級別中,顯然並不是一級事態。
現在,作為帝國的皇帝,唐浩然所思所想的問題並不是事件為何發生,而是事件將會導致什麼,這正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即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麼憤怒並不能解決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善後。
首先《東亞日報》擁有上千萬讀者,這一報道勢必將會在國內引起從未曾有過的風波,現在國內是什麼情況?民族思潮起伏,國民對於西洋並不僅僅只是敵視,在政府的宣傳下雖說“帝國主義亡國之心不死”的說法沒有,但是“視英美為鬼畜”的思潮卻又是普遍現象,在國民看來“英美等西洋國家”處處圍堵、限制、迫害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中國,顯然就是對中國快速崛起的牴觸以及敵視,這種視線轉移是政府所需要的,甚至可以說是在政府的刻意操縱下發展起來,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什麼呢?
是國民日益焦燥,日益燥動,青年人坐在一起談論的不是其它,而是談論著如何打破西洋國家的圍堵、限制,似乎對英美開戰成為了唯一的出路,但他們顯然忽視了現在中國的手臂上不過只是剛剛長出了一點肌肉罷了……
現在,數百僑民屠殺,會激起什麼樣的國民情緒?在這一國民情緒的激盪中,如何處置此事,如何向國民交待?
“父皇,怎麼了?”
從父親的臉色中,唐奕軒敏銳的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他看了一眼報紙,雙眼猛然一睜。
“父皇,這……”
“要出事了!”
看著面前的兒子,唐浩然用一種近似長嘆的口吻說道。
“這件事,不好處置啊!”
是啊,確實是不好處置,一方面是剛剛培養出來的國民們的情緒需要照顧,一方面,墨西哥……這個國家固然不足為懼,可以如果強硬的話,那麼接下是否會有什麼連鎖反應呢?
如何在強硬中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進而在令國民們感覺到滿意的同時,又不至於惡化這一事件呢?
作為皇帝,唐浩然第一次感覺自己處於進退兩難之中!(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