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吳山點點幽 > 第6部分

第6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網遊:我覺醒了兩個隱藏職業網遊炎黃:化身千萬影視評論網遊之我專精保命技能王者:我神級實力,一秀五!戰錘40k灰燼編年史從傳奇開始證道成神NBA:投籃四萬年紅樓之林家有嫡子闖關遊戲,詞條太強了攻略一時爽,死遁回來洗白小黑屋天選搭檔,談戀愛不耽誤搞事業十日終焉凡塵領域穿書:炮灰他要頂不住了凰臨天下:重生之謀權為後成為黑暗四天王致力於幹掉四聖獸武俠網遊:比武穆念慈,黃蓉急了是勇者就上1000層網遊:禍亂江湖王者:月光啊,閃爆他們!

山上真觀……

現在呢,嶽峙山變為下方巨大的採石遺棄地,那玉帶般纏繞嶽峙山的進山小徑也與山一起消失了,對面隱隱的山巒之中,還有大片墓地排列於前,是金雞嶺公墓嗎?不得而知。

昔道不存,悵然若失。我只能站在小王山的斷崖處,將目光一次次伸向遠方,那裡群山隱隱,青藹一片,那就是穹窿群山了。

如今,只能以我的視線將小王山與群山相連,穿越中間這片巨大的空地。曾經有座嶽峙山,開天闢地就屹立在那裡,現在卻被連根斫除,它的消失是如此徹底,竟連老王這位年已古稀的當地人,都記不起這座消失的山究竟叫什麼名字了。

從斷崖處沿原路返回,另覓小徑往後山的北坡走,老王帶路,領我去看“小隆中”原址。據史料載,李根源在後山遍植松海,並於山南建湖山堂,山北建小隆中,現均湮沒無存。

山北面有一大片空地,長滿了高高的荒草,地勢高低不平,草根下散落一些碎石,老王說這裡就是當年“小隆中”原址,原先建有九間瓦房。

取名“小隆中”,是得之李根源在小王山寫的一首詩:“苟全於亂世,不覺入山深,高臥小隆中,聊為梁父吟。”章太炎和于右任題的“小隆中”篆額與石刻,就在這些瓦房中間。

現在放眼望去,彷彿南柯一夢,什麼都沒發生過,只一座平常山頭而已。站在當年九間瓦房的地方,只有蒼蒼茫茫的荒草在搖曳,在冬日裡一片黃白混沌。在黃白色山草覆蓋的空地之後,有一道排列如牆般整齊的杉樹林,尖塔般高聳而又茂密,又像一條黑綠色寬頻隨山勢起伏,可以想見,當年這座樹林像天然屏風矗立於九間瓦房之後,如同衛士護衛著隱居的主人。而現在則與遍地荒草為伴,形成一處幽靜的林間山地,一處無人涉足的山頂荒野。

這裡是小王山後山的北坡頂,向山下和更遠處眺望,仍是嶽峙山被整體挖走後留下的巨大的宕口,與之相連的群山,也因此留下撕扯後的傷痕,那黃褐色的石坑與石壁像綠色山巒流血的殘肢,默默展示無言的傷痛。

老王不肯再往山南去尋湖山堂,“沒有東西了,路也被草封了,什麼都沒有了!”他搖頭擺手說。

據說原先的“湖山堂”面對嶽峙、爛柯兩山,那峰嵐缺口處,正露出一片銀亮的太湖水光來,湖光山色,氣象萬千,讓人覺得“湖山堂”三字真是當之無愧。

當初李根源於小王山後山開闢松海林園,憑籍自然構築了十個景點,曰湖山堂、萬松亭、梨雲澗、靈池、吹綠峰、小隆中、聽松亭、聽泉石、孝經石、臥獅窩。

就憑這些名稱,就可以想見當年小王山的自然之美和主人匠心之妙,這山和人,景和情,如水與乳一般,完全交融,難分彼此了。

這天下午,我們面對的是已成孤島荒丘的小王山,古道依稀,在厚厚的腐葉之下如灰線蛇蹤般蜿蜒,又隱入重重荊莽之中。那些閃現人文微光的摩岩石刻,也大多如遺珠散落於荒草與淤泥之間。行走其間,只覺山寂寂,林默默,草深深,路微微。

我們一起下山。老王邊走邊自言自語:當年這山上可是另一景象,成天高朋滿座,李根源更是長年帶2個石匠,在山裡隨時隨處刻石留文,現在大多看不清了。

在村口告別,車動,老王仍站在小王山前揮手。行前他說,下次早些來。想起這句話他上次也說過,大概忘了,可我記著呢。

哦,該再說兩句老王。老王個不高,瘦筋筋的,精神旺健、腿腳輕快,極普遍平常的山鄉老農模樣,看上去不過60左右。

一問,他就笑了,很開心的樣子。

又問,70?他又笑了,更加開心。

原來,老王今年81了!

我說,這是沾了山的光了。

二十里青山半入城(1)

在古城西部,有座南北走向,綿延、蜿蜒在太湖與運河之間的橫斷山脈,據說有十五峰巒、六嶺、六塢和三澗四巖七處泉,其南脈一直伸入新區楓橋鎮境內,即鳳凰支硎諸山,與附近的花山天池靈巖天平相比,這道山脈峰偉嶺長如群姝中的偉丈夫,這就是陽山。

“陽山山高八百五十餘丈,逶迤二十餘里”,主峰箭闕峰海拔米,為吳之鎮山,綿綿青山如一道天然屏障,護衛著曾經的吳國之都。陽山主脈在滸墅關境內西北數里,“一名秦餘杭山,秦餘杭者,越王棲吳王夫差處。幹隧在萬安山西南一里,又名四飛山。以四面視之,勢若飛動也。”可見此山與吳越春秋的歷史緊密相連。它見證了越王勾踐被囚於此山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小文正傳篇外兩篇丹青朝群星,我的歸宿玻璃方糖大明官妻年少不怕輕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