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對比傷害(第1/2 頁)
結婚是女人一生當中的頭等大事,誰都想風風光光的出嫁。古代結兩姓之好,就有納彩的習俗。男方給予女方一定的彩禮,這也是大華國由古自今就流傳下來的傳統。而因為年代不同,地域區別,則說法不一。 在古時候流傳最廣的就是以雁為聘,提親上門先得拎對大雁,以示誠意。到了現代,從最初的只給現金,到除了現金還要置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像是三十六條腿,再到三轉一響,幾乎是一個時代一個樣兒。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彩禮的種類也多樣起來。 那天薛家兩姐妹進店買金,說起婆家條件不錯,當地又流行送首飾,這倒是給趙文多提了個醒,可以把彩禮往這上邊靠一靠。 薛堂姐拿了那條項鍊,簡直是樂的暈乎乎的回到家中。隔天就開始了宣傳大計,東家走走西家逛逛,但凡是能說上話的人家,那都過去坐上一會兒,說說這彩禮的事兒。 “三轉一響那都是老黃曆了,現在都開始流行三金了,婆家給買三樣金首飾,那才叫有裡有面兒。” 準新嫁娘,出去轉了一圈兒見了世面,對這興起的新鮮事兒知道的也是多,加上薛家省城有親戚,大地方總是比小地方要先掌握流行動態,這邊沒聽說並不代表著那邊不流行。 人就這樣,一旦知道了某件新聞,那是擱不住的,遇著人就想著侃上兩句,以示自己多出的這份見識。 你說了我聽著,我知道了說給他人聽。就這麼著,一來二去,這個結婚要買‘三金’的說法,也就漸漸的傳開了。 等到大眾都知道了,再回過頭去找出處,哪裡還能尋著根據,早就混做一團了。再說也沒人去追根究底,一種流行風,誰也犯不著去多花那個心思,有那時間不如多掙個倆錢兒,給自家人身上也添上抹燦燦金光。 喜多金的生意算是徹底火了起來,只年前的這段時間,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六位數,相當的喜人。 “總算是見著回頭錢了。”比起見著利益就樂的找不著北了,李翠珍還算是鎮定,怎麼說這店裡投入的本錢實在是有些大,即便是這樣的火爆,那也只是往回找補找補,真正賺到錢那還有段距離。 “生意好起來就是好的開始,賺錢只是早早晚晚的事。”自己做起生意後,趙文蘭這心胸也跟著闊達不少,不再跟從前那樣,被廠裡減員了就難受的不行。 “這才哪到哪,跟人家那煤礦比起來,咱這賺的可都是小錢兒。”趙明玉時不時的就會羨慕一下現在開礦的煤老闆們,那一車車的煤開出來可都是錢哪。 “你就掛著那些煤,那都是人家的買賣了,還一個勁兒的念著不放。他們就是掙的再多,跟你有一毛錢關係啊。這金店可是實打實自家的買賣,賺著錢了咋地你還不滿意了。” 趙明玉被老婆嗆了兩句,也不說生氣,開口仍然是不溫不火:“我也只是這麼一說,這不是看著他們賣的好覺著有些眼饞嗎。”摸了摸鼻子,嘿嘿了兩聲。 “賣的好嗎?”趙文英從外屋進來,放下手裡洗好的一盤子蘋果,道:“可我怎麼聽說這煤價不咋地,有一些老闆都直嚷著幹不下去了呢。” 工程隊在縣城裡接了一批活,趙文英跟著幹了一陣子散工,不長時間就發現了商機,在客運站旁邊的臨街開起了一家五金建材店。小店不大,裡裡外外就她一人忙活。因為她人實在,賣的東西也是實誠,慢慢的有了口碑。開業半年多,生意很是不錯。 因為做著這項生意,接觸的人也比較雜,幹啥行業的都有。買賣間就能聽到些小道訊息,哪怕是隔了上百公里遠,向陽鎮煤礦的事也還是能聽到些風聲。 趙明玉知道她訊息靈通,並沒有懷疑其中的真實性,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疑問:“是嗎,煤降價不好賣了嗎?可我怎麼瞅著傅小子那買賣做的挺紅火,成車皮成車皮的往外面運煤,也不像是不賺錢的樣子啊。” “哦,原來是看見小傅賣煤了,我說你怎麼眼紅呢。”李翠珍這會兒才悟然大悟,道:“你也不想想,人小傅家裡可是幹大生意的,這交際人脈多廣啊,銷路自然是不成問題。別人不好乾,可不代表著他也不好乾。” 別說,還真叫李翠珍給說著了。實際情況雖有少許出入,大致上卻是這樣的。 這煤炭生意單從民眾使用者來講,熱賣期是從入冬前到正月裡,天氣最冷的這段時間需求量也是最大。 等到年後,一出了正月,天氣漸漸暖和起來,就會大批次的減少。開春以後,那更是沒有多少了。 正像李翠珍說的那樣,傅家人脈廣路子多,礦裡出的這些煤除了民用,大部分都運往各地,主要是用在工業上,這就沒有了所謂的淡旺季之分,一年到頭都有著大批次的需求。 哪怕是現在的煤價沒有那麼高,可勝在量大,持續輸出,那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要不然也不會惹得趙明玉豔羨不已了。 地皮是從她手上賣出去的,買家生意好她自然也跟著臉上有光,更何況本就相熟的關係,自然是樂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