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羅家催婚(第1/2 頁)
村裡的田地分為水田和旱田,水田比較少,只佔了旱田的六分之一。兩種田出產分別是大米和苞米,無論是產出價值還是產量多少,都是大有區別,這就要進行一番換算,以著最接近的數字,來協調二者的關係。 趙明玉拿的是第二個號碼牌,全村百來戶人家,也就只一人在他前面,不可謂不好了。他也是爭氣,氣運好,一抓就抓著了村裡最肥沃一等田,還是整塊兒的大面積地。十畝旱田一整片連起來,餘下的三畝三分地是別處的另一塊兒二等旱田。 十三畝多地全都抓了旱田沒有一分水田,這倒也合了心意。水田名義上是比旱田要貴重些,可這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稻米價貴,侍弄水田卻是明顯比旱田更加的不容易。別的且不說,光只插秧這一項就能累斷了腰,更不用說那不時爬上小腿的馬條子了。這種學名螞蟥的東西,專吸人血,軟軟的溼嗒嗒,光想著都覺著頭皮發麻。 趙家多是姑娘,對於這種小東西最是缺乏抵抗力,沒有了水田不用撅著腚跟那裡插秧拍腿上的‘小掛件兒’,倒是樂見其成。 十多畝的田地,從犁地、施肥,到合壠、找平,前前後後需要七八道工序,即使是最好的莊稼能手,也要幹上五七六天的,若是幹活拖沓的十天半月都是它。 趙家幾口子人,頂硬能幹活的也就是趙文英這麼一個,完全是作為主力的存在。這春耕是大事,一年到頭的生計米糧都靠著這幾天了。今年又是分產到戶的頭一年,格外的需要重視。 農家人祖輩傳下來的慣例,穀雨前後,山上的映山紅花開了,就可以種地了。 也就是等候的這段時間裡,卻是出了件大事。 趙羅兩家的娃娃親定了有二十多年,羅家一直都沒怎麼提這件事,卻是在最近頻繁的說起婚事。或者說,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更確切的時間,就是車子進村後的那一陣子。 趙家有個省城親戚,還是開著大吉普的挺有能耐的親戚。這個訊息就像是長腿飛了一樣,不到兩天就傳遍整個村子。哪怕趙家人出面澄清了,也架不住好事兒人的嘴,添油加醋的好一頓的宣傳。 那一陣子,趙家可是接了好大一波說親的媒婆,家裡從大到小,就連剛出生沒幾天的小五都有人張羅著要給定個娃娃親。可見,有了省城好親戚這一名頭的加持,趙家兒女在 婚親這一塊兒的火熱程度。 羅家知道了這件事,那也是坐不住了。隨即就找上門來,強調著兩家可是有定過親的,可不能不守約定。經過趙明玉的再三解釋,這才打消了疑慮。 本以為這件事就樣擱置了,最早也得年底才能準備婚事,沒成想將才過了年就開始催婚。 當時,村裡正挨家挨戶統計著人數,計算著分田地的面積。這時候結婚,那家裡戶口本子就少了一頁,分得的田地自然也就減少了。吃什麼也不能吃虧,趙明玉那自然是不肯的,李翠珍還直說羅家人不厚道,什麼時候提結婚不好,偏趕在分地的時候。 那誰也不是傻子,這點道道兒還能想不明白嗎。 趙家人一致的不同意,這件事就這麼壓了下來。直到一個多月後,這春耕在即,羅家重又提起此事。 這回羅老憨帶著羅玉保拎著四樣禮登的門,直言孩子們都大了,這婚事不能再拖下去了,該到結婚年齡了,再不結都成老姑娘了。 他這話明顯是意有所指,羅玉保和趙文英兩人同齡,今年都是二十二虛歲,按照婚法規定,男滿二十二週歲,女滿二十週歲,趙文英滿了婚齡,羅玉保卻是不夠歲數的。 之前,羅家一直不提不念,也就是打著兩人歲數的主意,這男方可以大些,這女方就不行了,大了會被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兩人同歲,羅家不用著急,這趙家卻不能不急,女方在歲數上總是要吃虧一些。 羅家就以這個,陰?的壓著趙家一頭。覺著最後這樁婚事也得是老趙家著急上趕著催婚,誰讓姑娘一年年歲數大了,不好再等下去呢。只是這盤算沒趕上變化快,老趙家不知道打哪冒出門省城裡的親戚,著實讓他們驚了一回。風頭剛下去沒多久,這又開始分產到戶。家裡多出一口人,那田地也能多分兩畝。 打著這個主意,就想著把婚往前趕一趕結了。這老趙家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愣是不同意。這沒辦法,只能是又等。眼瞅著將要種地了,這個婚咋地也得催成了。 “馬上就要開始種地了,羅家是打定主意要趕在之前把老大娶進門去。”趙明玉想到之前羅老憨走時那表情,道:“這回恐怕是不能再拒了。”再不同意,就好惱了。 李翠珍也明白,道:“要不叫他們佔些便宜,哪裡會一改往常,不急不火的。”眼見就要開始種地了,娶回家個壯勞力,能少受不少的累。這小算盤打的可真是夠精明的。 “也不怪他們家不著急,羅玉保二十二歲正當好時候,再過個幾年那也是不愁娶的年紀。可咱們家老大就不行了,現在結都不算早,要是再拖個兩年可真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