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小攤生意(第1/2 頁)
要想富,先修路。本著這一原則,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礎上,秋水鎮開春的第一項舉措——修建鐵路大橋。 年前就有這方面的訊息,因是臘月寒冬,不便於室外施工。轉年開了春,一些準備工作就碌續開始。清理河道就是其中之一,前後持續了一個多月,上游、下游相繼完了工。 時間這就來到了穀雨前後,春耕是大計,民生首要,凡事都躍不過它去。二十天的時間,整個鎮的農田碌續耕種完畢。 春耕一結束,這修路建橋就提上了日程。 由秋水鎮政府牽頭,下屬各村徵召修建民工,涉及的範圍較廣,算是鎮史以來可數的大規模之一。 鐵路大橋修建在兩道河中上段,距離白浪裡村最近的地方不足千米遠 村子附近一下子來了這麼多民工組成的工程隊,整個村子都跟著一起熱鬧起來。 這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商機。這句話,在這裡也同樣的適用。 工程隊駐紮在河岸一側,吃住都在臨時搭建板房裡。鎮街離這裡有些距離,來回要走上近一個小時,不算太遠,卻也是不太近。日常所需,並不是十分便利。 而這些被有心人瞧在眼裡,卻是正中下懷,正好可以利用起來賺點錢。村子裡有那頭腦靈活的人,熱鬧之餘就琢磨起了來錢道兒。很快的,修橋工地旁邊就支起了幾個攤子。包括日用品、衣物、食品,屬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小買賣兒都不算大,開始就都是小推車,隨推隨走,東西也不多,等著碌續上人,這生意做起來了,各家的貨樣式也跟著豐富起來,移動小車也換成了固定的簡易棚。 這工程比較大,短期內完不了工。小買賣兒支起攤兒,就隨著工期而行,有個固定位置買賣雙方都便利。 農忙季過了,這個時候算是閒散期。村子裡那些能幹的主勞力都去了壩上修路鋪橋,家裡餘下的人員一合計,這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學著那幾家攤子,乾點兒什麼。少掙點兒是點兒,反正也沒什麼事兒幹,當是看熱鬧去了。 於是,這岸邊就又多了些零散的地攤兒,有一打無一打的擺著各式各樣的小東西,多數是自家產的蔬菜瓜果,也有心靈手巧者自編的小掛件之類。 看著村裡這些人忙前忙後的緊張羅,李翠珍也坐不住了,逮著趙明玉不去車店幫忙的時候,拿了井水和食用色素兌出兩桶的飲料,小推車推著去堤壩上,帶著小五,連看孩子連順帶著賣水。 天氣漸漸的熱起來,頂著日頭幹活兒的工人們,出汗出的多,不時的需要補充水分。這五分錢一杯的簡易飲品,便宜還解渴,倒是不少人來買。 每天兩水桶,賣完即止,也不增加。保持著這個數量,倒是累不著,掙的也沒有那麼多。 李翠珍卻相當滿足:“這帶孩子連幹家務活,一點都不耽誤,當玩兒似的一天就能掙七八塊錢,這還不行嗎,夠可以了。” 那些工人每天平均工資也就是這些,那還是從早幹到晚呢,比她可是累多了。 現在家裡有進錢道兒,鎮街的車店生意一直不錯,已經又訂了下一批車。雖說壓了些本錢,卻也賺到了不少,比起從前那真是天地之差。 本來李翠珍在家看小四帶小五,誰也沒想讓她出來工作,是她自己一再堅持,這才有了買水的小生意。 這掙多掙少,誰也沒有多在意,只要她高興就好。 可是,這份滿意並沒有維持太久,在看到那幾個固定攤子前人流不斷的火熱景像後,就不再說可以了。 這什麼事都怕做比較,單獨來看,這甜水兒的小買賣,不用太受累就有錢賺,確實是不錯。可要是跟那些一天就有幾十上百塊收入的攤子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我跟旁邊那都記了數了,光是中午那一陣兒,就賣出去六十多份兒飯。最便宜的一份八毛,貴的要兩塊錢,吃食最是利潤大,向來都是半對半的掙。加上晚上那一頓,這一天少說也有七八十的收入。那建橋的技術工,最多一天也就二十幾塊錢,那都是頂天兒的價了,也沒這賣飯掙的多。”李翠珍這是都碼愣了三四天了,確定了數才跟家裡人說。 “那你是什麼意思,也想跟著做飯菜去賣啊?”趙明玉可沒跟著一樣熱血上頭,很是理智的分析:“那老劉家就是幹大席的,做飯炒菜都是老本行,做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那飯菜也調弄的像樣兒,別看著那麼多人去買,指定是味道好。” 工地上也有食堂,可做出來的大鍋飯,味道一般,天天吃清湯寡水的,也是夠受。一些工人就會買旁邊攤子上的份兒飯來吃,這就帶起了飯食生意,大大小小的攤子就屬這家生意最好。 李翠珍也知道這點,生意好自然是有它的獨到之處。正像趙明玉說的,這家份兒飯賣的好,完全在於有個好大師傅。 別人想仿照,那也要掂量掂量自身的斤兩。 “先不說你能不能做出好味道,夠跟他家比。單就是賣,憑著你自己一個人,那也是忙活不開的。不比這甜水兒,事先盛好了來人端起來就能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