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番外一(第1/2 頁)
明史列傳有載,周瑛,昌平人,父慶雲侯周壽,孝肅皇太后弟。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賜齎甚渥。武宗垂統,犯法,下錦衣衛獄。
正德二年,戴罪請戍邊,發宣府鎮獨石堡,以兵卒起。
正德三年,帝北征,隨軍出塞,斬首五級,立功,升總旗。
正德五年、七年、十一年,徵草原,伐西域,累官至千戶。
正德十三年,父卒,丁憂假百日,不去管職。
正德十八年,韃靼生亂,歐羅巴興兵,瓦剌急報。瑛領總兵官,征討諸邦,大勝,晉都指揮僉事。
正德四十三年,卒於邊塞。卒之日,將校皆為之泣。
瑛身長八尺,狀貌魁偉,善戰有謀。每臨戰,必身先士卒。年少紈絝,嘗以外戚驕人。獄中醒悟,性毅開闊,孝悌父母,友善兄弟。舊與長安伯有惡,一笑泯之。
帝憐其情,贊其功,贈都指揮使,追封寧雲伯,諡忠節。詔授長子千戶,次子百戶。
觀其一生,少時固惡,仗父祖,恃外戚,為害京城,乃至-聚-眾-鬥-毆,極是頑劣<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一朝頓悟,則能改頭換面,徹底醒悟。
為國守疆,先駐宣府,後至薊州,再駐遼東,臨戰百餘,卒於邊疆,實為國之良將。
後世人研究周瑛生平,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尋常武將,加官進爵,鎮守一地,少有調動如此頻繁。
偏偏周瑛打破常理,每隔幾年便要調動一次。自西向東,從內陸到臨海,再由臨海轉調內陸,十分有規律。
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翻開正史,參考野史,始終無解。
邊鎮戰略?
不像。
朝廷-鬥-爭?
更不像。
原因為何?
回溯歷史,真相往往會令人瞠目結舌。
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每次周瑛調動,均能同皇家父子聯絡到一起!
正德十八年,周瑛立戰功,升指揮僉事,駐守宣府。
這日,周僉事巡營歸來,聽邊軍上報,京中來人,正在僉事帳中。
“可是天使?為何不報指揮?”
邊軍抱拳,扭曲著表情,告訴周僉事,來人距營數里,指揮已經得訊,當即臉色數變,言有要事,令人牽馬,匆忙出營,至今未歸。
也就是說,頂頭上司發現不妙,撂挑子跑路,將接待工作丟給下屬。
甭管什麼癱子,自有下邊人接著。
周瑛瞪眼。
這才想起,趙指揮使有錦衣衛背景,訊息靈通,必知來者不善!
無奈,事到臨頭,無法退縮,人在帳中,也不能避而不見。更不能調轉馬頭,把趙橫追回來。
周瑛只能咬牙,做好心-理-建-設,邁步進帳。
“宣府鎮指揮僉事周瑛,見過……”
聽到聲音,來人轉過身。
只一眼,周僉事的話便哽在嗓子眼,雙眼圓睜,下巴墜地。
“殿下?”
他在做夢不成?!
“周僉事不必多禮。”
來著不是旁人,正是朱厚照第二子,現年十四歲的裕王朱載垠。
正德十五年,周瑛領邊軍,赴順天京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天子設宴,周瑛與父同列席位,同裕王有一面之緣。歷經三載,少年長成,稚氣脫去,五官愈發英氣,笑容卻絲毫未變。
“末將斗膽,殿下為何在此?”
“這個嘛……”
裕王摸摸鼻子,偷跑出京的事,他會說嗎?
經歷過前朝,周瑛腦子裡閃過數個念頭。甚至有宮-廷-鬥-爭,陰-謀-詭-計,兄-弟-相-爭。卻萬萬沒有想到,眼前這位壓根對皇位沒興趣,甚至王爺都不想做,最大的夢想,持-槍-上馬,遠征塞外,開疆拓土。
問題是,這樣的夢想,實難達成。
正德二年,韃靼西遷,跑去歐羅巴牧羊。那之後,瓦剌嚮明朝稱臣,追著跛子帖木兒的子孫,一路跑出西亞,至今沒有回頭跡象。兀良哈成為朝廷的金牌打手,半點沒有反叛心思。
唯一不服氣的戰鬥民族,不夠九鎮邊將輪番吊打。
策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