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填志願(第1/2 頁)
各科答案對比完畢後,每個人對自己的分數都有了一定的估計,這時候就該到填報了。
鑑於大多數同學都是第一次,這方面比較欠缺經驗,各班班主任都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教育。
四班的鄭秋燕拿著自身做例子跟班上的這些學生說:“每年都會有學生因為弄混了學校白白浪費了考的牛逼分數,我可不希望這種傻蛋出現在咱們班裡。有一年我教過的一屆學生就出現了這種失誤,他高考出了六百六十多分的成績,他自己以為報考的是哈工大,而最終卻成功的被哈理工錄取了,原因沒別的,就只因為他把兩個學校當成一所了,可想而知,當時他哭死的心都有了。就是有了這樣的教訓,我才不希望你們再有這樣的經歷。那麼現在我們就來講講我們華國最優秀的三十四所學校在各省的分佈情況,腦子不好使的就用筆記一下,先從京都的七所開始數——”
關係到自身前途命運決擇的時候,底下的學生全都在認真聽她講解,內心也都在對自己的分數大致有了規屬的方向。
京都是華國的首都,七所高校裡有兩所為全國人民都所熟知能詳,莘莘學子們無不以能考入其中而為榮。
四中是全省重點,即使是這樣,每年考進兩所高校的人數也是極其有限,往年平均也就是五六人的樣子,今年的學苗比較優秀,估計這上頭會有所突破。
按照考前的成績榜,前十名學生應該都有這個可能,具體還需要再結合下估分的情況。
四班是文科班,分數要求要相對低上一些,即使這樣按照往年的參考不夠六百五十分的壓根兒就別想張羅了,而這還只是最低分數線要求,不是特牛逼的成績真是不敢往上湊。
班上的學習尖子幾乎都被鄭秋燕問到了,紀巖也沒有例外,按照她自己的估分狀況,去這兩所學校倒也不是就不可能,只不過需要冒點兒風險,而她這方面之前就已經考慮好了,同樣是去京都,只不過是七所高校的另外五所之一。
要是依著鄭秋燕的意思那是堅決要她報考這兩所學校,雖然存在著風險,可總比到時候分數超了遺憾扼腕來的好,最主要是她相信紀巖有這樣的實力。
早在定下目標之前紀巖自己也確實是猶豫過,這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都想走出個更好的前程。問題是就是想走也得有那個條件,自己什麼情況自己最清楚。是,她現在成績算是不錯,可跟那些真正的天才學霸相比,到底還遜了一籌。更何況,這也不完全就是努力出的結果,做了弊的總會難免覺著心虛,不管是出於哪種手段。
紀巖並不否認做出努力,可她比別人更多佔了時間的優勢,只這一點上就不能完全心安理得,表面上的功夫可以做給別人看,背地裡只她自己最清楚這些並不僅僅只是努力才會有的結果。
上輩子她連中學都沒有唸完,低層生活的艱辛也越發讓她認識到知識學歷的重要。重來一回,這樣的遺憾得以彌補,不但順利的考上了重點高中,大學的校門也在遙遙在望。相比起來,可以說是天差地別,這樣的她還有什麼不滿足?
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字過頭即成貧,能考入重點高校已經是前世積福,就不要再妄圖更多,非那兩所萬眾矚目所在不可。
還有一點原因也佔了很大的成份,她今生能夠有這樣的局面,完全都是託了空間的福,如果不是這樣的存在,恐怕一路走來不會這樣的順利。
吃水不忘挖井人,或許也帶了某種感恩回報的心思,幾乎都沒怎麼太猶豫,直接就選報了可以有所關聯的學校——華國農大,也是有著想多學些知識,用以回饋空間的想法。
鄭秋燕看到紀巖最終填報的志願,那真是想抽死她的心都有了,這倒不是說華國農大有什麼不好,能成為重點高校的就算差能差到哪兒去,可問題關健是這差距也未免太大了吧?
打著擔心分數線不夠,那兩所牛學校進不去,可還有其他的選擇啊,排名前十所哪個都不差,幹什麼一杆子就撅到二三十名以後?這是成心想氣死幾個是吧?
“紀巖,你說你腦袋進水啦?估分都估出六百五的成績,就算是前兩所你沒把握,那後頭的h省、z省、j省的哪個學校不行,你非得看上這所?你知不知道,這排名就差出了十幾二十名了?”要是現在手上有盆涼水,鄭秋燕真能直接扣紀巖腦袋上讓她清醒清醒。
“老師,這個我都知道,這些都是好學校,可是我選的也不差啊,不也是全國知名高校嗎?最主要的是我想學的專業,全華國只有這裡是最好的。”
“你想學什麼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