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地震了(第2/2 頁)
度太高,但沈旭辰已經習慣程以華時不時的神來之語了。他和程以華交換了一個吻。程以華永遠都不會知道,他自己也是被沈旭辰的幸運影響到的一個人。他的命運也隨著他自己對沈旭辰的關注轉了了大彎,然後朝著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一路狂奔了。不過,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他們活在當下,珍惜當下。
第二天,下午,在那個預警的時刻,地震發生了。
這一場8.0級的大地震,華國零傷亡度過,舉世震驚。
不過,大家並沒有鬆一口氣,因為大家還要面對餘震以及被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次生災害<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受災區的群眾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法回自己的家。他們依然住在救助房裡。但不管怎麼說,面對這場災難,因為有了預警和防備,華國已經能很好應對了。辰華投資和佐佑集團捐贈了一大筆財物用於安置災民並日後的災區重建。
因為沈旭辰和程以華後臺強硬,他們捐出來的錢物沒有透過某慈善組織的轉手,而是直接送達災區的。沈旭辰特意新建了一個網站,賬務面向社會全部透明,任何人可以查詢善款的去向。這個網站由沈旭辰的智慧ai掌管。它計算力驚人,還不會貪汙,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日後的辰華慈善基金會在這一刻已有雛形。
地震預警儀證明了它的價值。
這一場地震把世人震撼到了。現在,手上拿著由沈旭辰和程以華聯合上交的科研報告的那些專家們已經沒有起初那麼驕傲了。他們看著這份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報告,已經不敢態度強硬地說,這是少年人的異想天開了。哪怕他們心裡仍有懷疑,哪怕他們依然沒法迅速判定這些理論的真偽,但是預警儀已經在實踐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多少看過這份報告的科研人員忍不住嚥了咽口水。如果,如果最後大家能證明這一系列的理論全部是成立的,那這份報告對現在的科技發展而言,也不亞於是一場大地震啊。這些理論最終能成就的不僅僅是一個地震預警儀,它們還可以被用於發展軍工,被用於機械製造業,被用於航天業……
可以說,這批高階人才從這份報告上看到了華國科技在某方面將領先於世界的希望!
某研究所的幾位重要人士聚在一起開了個會。想想看寫出這份報告的兩個人吧,他們兩個人加在一塊的年紀都比在座的任何一位老牌研究員年輕,但就是這樣兩個孩子,他們做出了這份報告,又透過這份報告製作出了地震預警儀,救多少人於水火之中!他們甚至沒有完善的科研條件!(最後這點是大誤!地下室可高階了!)
會議討論的結果是,研究所將會撥出專項資金,成立專項小組,專門就這份報告進行研究。已經一隻腳踏入研究所的程以華毫無疑問成了這個專項小組的成員,而因為這份報告來自他,他雖年輕,還很有可能擔任該小組的第二或者第三領導人。但沈旭辰那邊,就比較為難了……首先這個年輕人沒有表現出對進研究所的興趣,其次他的政審其實很難透過的。
從陸見星這邊來說,沈旭辰作為軍烈屬,根紅苗正,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但他的撫養人卻是沈秉忠。沈秉忠祖上出過一個國/民/黨,又在文/革時受到了嚴重的迫害,這就比較微妙了。再加上,現在沈爺爺和顧奶奶團聚了,顧奶奶這邊又有海外背景。總得來說,如果面對一般政審,沈旭辰這邊並沒有什麼問題。但要是他面對的是非常嚴格的政審,這……就不好說了。
事實上,沈旭辰壓根就不想進研究所。他不想為研究事業奉獻終身啊,他的興趣真的不在這個上面啊。說他自私也好,說他不上進也好,怎麼都重生一次了,總要順著心意活得隨心所欲一點吧?
這件事情最後是由程以華解決的。
知道沈旭辰是真的不打算進研究所以後,面對研究所的人,程以華是這麼說的:“這次的地震預警儀研究,最大的功勞應該屬於沈旭辰,而我不過是做了一些輔助性的工作。你們一開始都覺得我們最後呈交的科研報告很異想天開,事實上,那的確很異想天開。而這些異想天開都來自於沈旭辰。他不在體制內,他的思想沒有束縛,所以他常常有靈光一現。如果,你們想要他繼續創造奇蹟,那麼請給他絕對的自由。”
……沈旭辰淚流滿面,其實我沒有靈光一現啊,其實我只是有了一個系統啊。程以華撒謊的樣子,也是很淡定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