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女生小說 > 嫡子很毒 > 第 250 章 晉江獨家 謝絕轉載

第 250 章 晉江獨家 謝絕轉載(第1/2 頁)

目錄
最新女生小說小說: 絆惹春風[雙重生]淺淵【古代兄妹骨科】誰懂,我在暴君文裡撩瘋批男主博弈【古代 百合】成了耽美文裡兄長和夫君的炮灰女配(1v3)反派別演了,男主他有讀心術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輔掌上明珠嫡姐非要和我換親/被迫和孿生姐姐換親後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輔掌上明珠!禁止呲牙(1v2 訓犬文學)庶兄在上(骨科,強制)通房丫鬟美人難馴:世子的高枝不想攀明月歌太師要欺上王爺桀驁撒嬌,暗衛嗜寵如命小暗衛今天宅鬥了嗎藥人(1V1,古風,高H)素女 (古言,1V1,高H)災年!全家團滅前,天降小福寶

250私下聯姻

皇家公主理應不愁嫁,可真正願意娶公主的卻不多,倒不是公主脾氣驕縱不好伺候,而是娶了公主後,要放棄很多。

在大楚國,駙馬類似於四品官員,他們最大的責任就是拿著俸祿陪伴公主,因此不被給予重職。公主也是普通女孩,也為才子佳人的佳話產生無限遐想,可那些個才子除非是真心喜歡,否則不怎麼情願娶公主。若是娶了公主,他們一生只圍著這個女人轉悠,而無法施展抱負才華。

雲幽對這種情況感同身受,記得她剛及笄的時候,在一次宮中宴會上,看上了張家的二兒子張虎,那張虎可是英雄少兒郎,從小征戰沙場,保衛邊關。雲幽見那滿臉英氣的男子,心臟如同小鹿亂跳。

雲幽稍稍打聽,得知那張虎因常年在外,所以年過二十還未娶親,這讓雲幽暗暗欣喜,覺得自己有機會。可她還沒來得及跟父皇和母妃說呢,突然帝都傳來張虎娶親的訊息。這讓雲幽大吃一驚,以為自己打聽錯了,可後來她偶然間發現,是那張家得知自己在打聽張虎的事,他們怕張虎娶了公主,之後就無法掙軍功了,所以匆忙之下,替張虎說了一門親事。

張家這門親事背後正在的目的沒幾個人知道,但依舊狠狠打了雲幽一個耳光,自此雲幽對自己的婚事毫無興趣,每次皇帝與怡淑妃與她提及哪家公子時,雲幽總是興致缺缺,這讓皇帝他們以為雲幽還不想嫁人,也就由著她了。

直到半年前,兄長皇甫晉與她相談,問她有沒有意願嫁以聯姻的方式,嫁去金陵徐家。雖然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最為低下,可對方是金陵首富,是當年皇帝登基的最大財政支持者。如今皇甫晉也想爭奪那個位置,他的伴讀是徐家外孫,所以聯姻是拉攏徐家的最好選擇。

對於徐家來說,能夠娶公主,只會蓬蓽生輝,鞏固自己家族在大楚國的地位。而且徐家男子娶公主,一點也不影響前途,因為他們並不走仕途。

皇甫晉這邊看重的是徐家小么,徐居鳴。其實一開始皇甫晉對徐居鳴並不看好,因為徐居鳴有些吊兒郎當,難成大器,奈何陳遠陌一力扶持他成為徐家下一任當家,這些年來,皇甫晉也在暗中觀察徐家動向,他見徐太公唯二重用的兒子徐居振與徐居鳴,最後皇甫晉在權衡之下,認同了陳遠陌做法。

那徐居鳴年過二十,尚未娶親,如今已能獨當一面,為代表徐家到處奔波,開展與他國的貿易往來。而且徐居鳴為人圓滑,脾氣又好,就算皇甫雲幽遠嫁金陵,也不會受到任何委屈。

當然,皇甫晉尊重雲幽的選擇,若是她不願意嫁那麼遠,作為兄長也不會強求。這次徐居鳴隨徐太公前來帝都,又進入宮廷,皇甫晉悄悄派人將此事告訴皇甫雲幽,讓她悄悄去見一面也是好的,不要把大好的因緣關在門外,所以雲幽才會在花園裡“偶遇”到徐居鳴。

“見過雲幽公主。”徐居鳴躬身請安,面上笑容不減。

雲幽微紅著臉,輕輕點頭。

皇甫慕與雲茗還是小孩,哪兒懂他們春心浮動,倆人嘰嘰喳喳的又跑去一邊玩,留下雲幽與徐居鳴在花園裡看風景。

一時間,雲幽與徐居鳴之間的氣氛有些尷尬,公主在此,徐居鳴總不能擺擺手就離開,於是他笑著打破僵局,“雲幽公主,我從遠陌那邊聽說過您。”

“是……是麼,”雲幽微微一怔,但也很快想明白了,自家哥哥提及這聯姻,怕是陳遠陌也跟徐居鳴說起過,雲幽含羞的低下頭去,輕聲問道:“不知徐公子有何看法。”

“百聞不如一見,”徐居鳴的口吻雖有調侃,卻無冒犯之意,“雲幽公主是難得的佳人,若是在下以後有幸,定會一生一世一雙人。”

“你……你胡說什麼呢!”雲幽臉紅的都能滴出血來,她可是第一次被男子這麼說。

女孩相信愛情,相信一見鍾情,相信這世界上所有的甜言蜜語,雲幽也不例外,她只是個身居深宮的公主,對話本上的愛情故事很是嚮往,突然這麼一個現實的人出現在她面前,她很容易就淪陷了。

可徐居鳴呢,他從小在金陵長大的花花公子,天天提著鳥籠跟狐朋狗友到處瞎逛,什麼都見識過,自從經歷了當年那個花魁事件之後,徐居鳴就此徹底從痴男怨女的行列裡擺脫出來。

陳遠陌要支援皇甫晉,要扶持徐居鳴,他靈光一閃的想到了聯姻,當初皇帝娶徐婉為庶妃拉攏到徐家,那這次徐家可以透過尚主來站隊皇子,所以陳遠陌提議,要徐居鳴娶皇甫晉的妹妹,皇甫雲幽。

一開始徐居鳴聽到要娶公主,他是拒

目錄
冤種真千金重生爆紅[清穿]皇太后養崽日常野欲社畜會撒嬌,兇猛老闆魂會飄千億空間,王妃買下半壁江山猥瑣流殺怪大師問天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