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祛魅(第1/2 頁)
《地中行》最快更新 [aishu55.cc]
兩隻小土狗長得很快,圓乎乎的身形開始“抽條”,初顯矯捷,歷中行拍了幾段影片準備拿給黎永濟解悶兒,自己看了一遍,輕輕笑,先發給了姚江。
姚江回得比影片時長快:儲存了。
一看就是沒播放。
歷中行沒說什麼,把摺疊輪椅放進後備箱,發車去市醫院接黎永濟。
護工老劉已經幫忙提前收拾好隨身用品,歷中行一到,把老師抱到輪椅上坐好,跟老劉道過謝,胳膊掛上帆布包,推著老師出發。
黎永濟要等他,沒吃早飯,兩人先找到一家門面寬敞的早餐店坐下來,要了一屜小籠包,一籠燒麥,添兩塊棗泥發糕。歷中行把輪椅推到桌前,撥下剎,去調辣椒醋來。
週日,店裡很熱鬧,門口的蒸籠熱氣騰騰,輪椅不方便,他們佔了個四人桌,也沒人多看兩眼。
黎永濟樂呵呵地看著他吃第一口棗泥發糕,問怎麼樣。
“甜了。”歷中行咧嘴,但也不挑,三下五除二把這塊幹掉。
“搞不懂你們這些小孩兒,甜食不甜幹嘛?”黎永濟夾了個包子去蘸辣椒。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閱讀爺倆什麼都不挑,只這一口有單獨的偏好。油辣椒調成“半乾碟”,要辣椒多過醋,醋多過油,呈泥狀最得心意。但他們都不是麻煩講究的人,有外人時一律將就,這世上,只有爺倆知道彼此這小小的習慣。
半邊包子裹上辣椒泥,小碟裡就凹下去一塊。一個小籠包下肚,黎永濟自胸中溢位一聲喟嘆,抬眼發現歷中行舉著筷子在搗鼓手機,“這有什麼好拍的?”包子燒麥又不稀奇。
歷中行笑著不作聲,心完全不在桌上。
剛剛姚江突然發來一條:很可愛。
他腦子繞了個彎兒才反應過來這是看完小狗影片的評價。
估計剛收到時在忙,還是回了,存了,現在看了才評價。明明是個乏善可陳、像極了敷衍的詞,卻隔了這麼久鄭重其事發過來。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這種靠譜的人不算少,但貫徹至日常閒聊的絕不多。
歷中行被戳得不知道回什麼,又不捨得把這條撂那兒,就隨手拍了早餐。
姚江:這麼多?
行:和老師在一起。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閱讀姚江:嗯,好。
歷中行一愣,感覺怪怪的……“好”什麼?他沒在徵求姚總同意好不好?
他眉毛擰起來,不曉得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黎永濟看不下去,拿筷尖敲敲碟子,“再不吃沒了!”
歷中行心虛,不再琢磨,揣好手機開吃。黎永濟已經差不多飽了,一邊細嚼慢嚥,一邊唸叨他,“吃飯不積極,腦殼有問題。”
填飽肚子,歷中行帶老師去圻河邊散步,講了講最近的工作進度。提到那枚龍紋陶蓋殘片時和水稻佔比資料,黎永濟說,“二里頭的高等級墓葬標誌就是龍,你之前說新梁比二里頭還要稍早,是嗎?”
“對。龍作為一種綜合想象的動物,蛇形,水生,很可能來源於古人濱水的生活環境,這也和水稻的地位不謀而合。我懷疑龍山文化時期,河梁乃至中原地區的氣候、環境和現在有很大區別。”
“現在環境考古有什麼技術可以核實?”
“我們在做孢粉組合、氧碳同位素、化學組分這些古氣候代用指標的分析了。”
黎永濟點點頭,現在他在專業領域基本無法再給歷中行什麼指導,時代進步得太快,已將他遠遠拋下。歷中行又是新生代的佼佼者,考古學四個主要就業方向,一是田野,二科技,三文物,四博物館,他選擇了田野一線,但除了博物館涉獵不多,其他方向亦不在話下。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閱讀得益於近年的治理,圻河河梁段的水文狀況愈佳,此時泥沙沉積,上層泛著碧綠色,黎永濟虛眯雙眼,看見一片霧濛濛的綠閃動著綺麗的光點,河風帶著熟悉的氣息,藻類的,水生動物的,以及生硬的石和黏稠的沙。
老人深深呼吸,吐出一口悵然的濁氣。
忽然,他聽見身後推著他緩緩前進的歷中行也惘然一嘆,似有不決。
黎永濟不催,等到歷中行修飾好措辭,慢慢說:“老師,我最近跟一個朋友吵架了。”
“金猊?還是那個……小狐狸?”近來歷中行說得多,一口一個姚總,黎永濟就沒記住名字,印象裡仍是他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