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普法(二)(新增1000字)(第1/4 頁)
天幕之下。
某醫館內,幾個大夫半是好奇半是不解地展開了討論。
一個問道,“怎麼又多出來一種鑑定?”
一個做回憶狀,“被打傷了做的是傷情鑑定,確定要不要追究對方責任;要向犯人要賠償款,則需要做傷殘等級鑑定和三期鑑定;而本次……”
他想了想,“勞動能力鑑定和停工留薪期鑑定,這兩項是做來幹什麼用的?”
一個大夫道,“姜姑娘不是說了是工傷嗎?做這兩項鑑定是要向負責工地的公司主張賠償款。”
和被人打傷了一樣,要有鑑定報告才能計算出合適的賠償清單。
“工傷啊……”一個兩鬢斑白的老者推測道,“這個勞動等級鑑定估計就和傷殘等級鑑定一樣,看做工的人傷到了何等程度。而停工留薪期和誤工期一樣,鑑定傷者需要多長時間來恢復。”
同屋的幾個“年輕人”點頭——在老人家眼裡他們確實都是年輕人——有一張明確能計算出來的賠償清單,無論是受害者和犯人溝通支付多少賠償款還是直接去法院起訴,都比較划算。
“只是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用不一樣的鑑定標準。”一個略胖的醫者下意識地抓了抓腦袋,“不都是受傷了嗎?”
故意傷害和工傷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鑑定標準不一樣?
姜海藍沒有細講,天幕下的人們也就不知道,工傷的鑑定標準比人身損害的鑑定標準要低,也就是同樣的傷可能工傷能評上級而人損不行。
雖然不知道這件事,但一些“司法人員”邊看邊聊,也聊了個七七八八。
“這個工傷主張賠償的流程怎麼這麼麻煩?”一個小吏眉頭緊皺。
同屋的上司看著順手寫在紙上的簡單記錄,露出思索的表情,“但姜海藍說的這個流程很有道理。”
“道理?”
另一個官員想了想,道,“做勞動能力鑑定的前提是拿到工傷認定書,工傷認定要公司配合才能做,公司不配合就要先確定勞動關係……”
這些專業詞彙說起來有點拗口,但是細想會覺得這些用詞挺不錯的,他想著,繼續說道,“工傷工傷,總不能你說是工傷就是工傷,勞動能力鑑定中心要看工傷認定書,沒毛病。”
上司道,“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需要公司承認才能做工傷認定申請,但就算公司不承認,也可以做勞動關係認定,堵住了公司不認這條路。”
“不錯,”說話的中年男人摸了摸鬍鬚,道,“按照這個流程看下來,法律是,偏向受傷的人。”
一個年紀比他略長的官員聞言不由得笑了,“若是法律不偏向受傷的人,他怎麼能拿到賠償款?”
“說得也是。”中年男人點頭。
賠償流程聽起來有些麻煩,但這個流程邏輯是通的,是合理的。
某工地,一群修路的匠人趁著吃飯的間隙,聽他們中的明白人講這個“工傷鑑定”是什麼。
“並不是說和我們沒有關係,”那人苦笑,“但也能說確實和我們沒關係。”
工友們聽得迷迷糊糊,這到底是有關係還是沒關係?
監工的人很快就過來了,厲聲喝道,“吃完飯就趕緊幹活!別想偷懶!”
恐懼於監工的鞭子,匠人們趕緊拿起鋤頭、鏟子繼續幹活。
工傷,工傷。
方才給其他匠人講解那人一邊揮動鋤頭,一邊回想著姜海藍講的知識點,苦笑了聲。
我們這些人若是死在這裡,也算是工傷吧?
但我們的家人是絕對拿不到賠償金的。
他一鋤又一鋤地挖著泥土和石塊,他的前後左右,同樣費力幹活的匠人們神情麻木又痛苦。
真好啊,有工錢,傷了死了有賠償金。
若是……
他再度苦笑。
北宋位面。
歐陽修側頭問身旁伺候的人,“她說的是‘精準扶貧戶’?”
侍者神色茫然地回看他,爾後恭敬地表示自己沒聽清楚。
歐陽修頓了頓,收回自己的目光,再度看向天上那道巨大的天幕。
精、準、扶、貧、戶。
他琢磨著這個詞,想著後世那些人用詞還真是簡單又準確,一聽就知道他們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可越是清楚,就讓人越想不通啊。
你官府出錢出力讓所有的小孩子都能唸書,讓律師給家境困難的人打官司不收費,還要給窮苦百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