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佛法修學概要 > 35.第30集《佛法修學概要》

35.第30集《佛法修學概要》(第5/6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寶可夢之命運的邂逅買下飛科,成為LPL守護神!王者榮耀戰鬥記錄冊寶可夢之暴君統治女扮男裝,被高冷千金倒追開局擊殺尹志平剛穿越就要滅世是怎麼回事末世:雙皇廢土求生提示來自50年後,叫我怎麼輸?末日遊戲:喪屍竟是自己你把faker都打抑鬱了?NBA:最強3D,神級跑位!小寡婦翻身,受不了新還珠傳奇之風雲再起刀刀直播間鬥破蒼穹之星辰天命重生黛玉清仇錄第五人格:尋找感染源盜筆:被張麒麟暗戀?我是男的!殘夢遺傷

辛三、觀心無常

前面兩個偏重在調伏愛取,這以下的觀心無常跟觀法無我,偏重在調伏我見的顛倒。就是我們明瞭分別的心是剎那剎那生滅的,我們是沒有一個常一主宰性的,叫觀心無常。

我們把它念一遍。

我們心中,有一個自我概念。我們先講妄想,這個明瞭、剎那剎那的心是怎麼來的?就是“迷卻真常”,我們迷失了真實常住的真如佛性,或者說現前一念清淨心向外攀緣,“緣氣”就是一種攀緣的作用;“紛紜”,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攀緣,它不是一次的攀緣。

那種相續的攀緣作用,就形成一股強大的“水流”,這個水流因為它一個接一個,相續的力量太緊了,所以我們感覺上它是一個恆常的東西,其實它是剎那生剎那滅。就是心念的活動,其實它是有相續的生滅相,但是因為我們本身產生錯覺,我們認為是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這段偈文主要是在說明我們本來是沒有一個自我概念的,這種自我意識本來沒有的,只是一種攀緣的作用,念念的相續產生出來的一種錯覺。

我們再看下面的正文。

“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妄想的心跟真實的心判斷就在這一塊。《楞嚴經》上說,怎麼知道我是打妄想?很多人問:我現在想要幹什麼,我要去買一個東西,到底我買這個東西的動作,是來自於智慧的觀照,還是來自於一時的妄想衝動?

妄想有一個特點,它是離塵無體,離開了外境,就沒有自體了。我們前面說過,妄想一定要透過感受,感受是所有罪業的根源,一定要外境刺激感受,然後再啟發妄想。所以你把外境拿掉,你這個妄想就沒有了。你看我們今天對某個人起瞋心,你心中把那個影像拿掉,你的瞋心就不活動了;你的心對某一個人起貪愛,你把那個所緣境拿掉,貪愛心就沒有了。它離開了前塵,離開了所緣境,它就沒有自體。

這就是為什麼《楞嚴經》要我們修行人反應慢一點,妄想的天敵就是時間。你想要做什麼,如果沒有把握,你放個一兩天。如果是妄想,一定消失掉,因為這件事情它所緣境消失掉,妄想就消失掉。如果兩三天你還想要去做,那就不是妄想,那是智慧的觀照。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妄想一定是外境刺激才有的,離開外境它就沒有自體了,所以“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這是第一個觀察妄想沒有真實體性的一個方法。

第二個,“饒你會思量,終歸罔象。”

我們打了這麼多妄想,關鍵是它毫無意義,這個很重要!我們透過佛法的道理去思惟,我們這個能量是有意義的,對你的解脫,對你的離苦得樂,對你往生是有幫助的。但是我們打很多妄想,比方說,我們以前做過轉輪聖王,打轉輪聖王的妄想;你做過螞蟻,就打了螞蟻的妄想。那麼無量劫來,我們每一個生命得到的時候,我們都站在自己生命的本位來打妄想,結果到現在對解決輪迴的問題一點都沒有幫助,所以我們要知道“終歸罔象”,就是妄想是沒有實質效果,沒有實質意義的,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過未無蹤,現在原長往。”

這個說明妄想沒有自體。前面是講沒有意義,這個是講沒有自體。因為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比方說有些人喜歡吃豆漿,豆漿的境界一刺激,他吃豆漿的心的妄想就開始活動——我要吃豆漿!那個自我意識就出來了。

那麼這個心到底有沒有自體,怎麼知道呢?這分成三塊:

第一個,就是“未生無潛處”。我貪愛豆漿的心,在以前它到底在哪裡?豆漿沒有現前的時候,我貪愛心沒有活動、還沒有生起這個貪愛心的時候,它在哪裡?

第二個,“正生無住處”。它在活動的時候,它到底住在哪裡?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第三個,“生已無去處”。等到這個豆漿吃完了,你這個貪愛的心也沒了,那麼它又到哪裡去了呢?

所以,從還沒有生之前、正生的時候、生了以後三心來看,都沒有自體,它只是一種因緣的假名、假相、假用而已,它只有作用,但是它沒有自體。是你自己捏造出來的,它沒有真實義,所以叫作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們總結:“切莫把流注心機作主張。”就是說這種自我意識,其實是以一種剎那剎那生滅的心機,一種流動的作用來形成的,我們不能把它當作一個主人翁。

外道,他也相信輪迴,有很多外道也是相信因果的,但是他不知道妄想是沒有自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豪門遊戲:首席的億萬甜心20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大唐之極品富商睡睡平安:總裁的冥使嬌妻天之戰記大玄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