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12集《佛法修學概要》(第1/5 頁)
《佛法修學概要》最快更新 [aishu55.cc]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三十一面。
我們經歷過無量劫的生死輪迴以後,內心世界留下了很多好的一面,但是也留下了很多不好的一面,就是善惡夾雜,真妄交攻。我們今生有幸遇到佛法,開始立志要做一些改變,當然改變就必須從內心世界去改變,因為它是根本。
我們原來的內心都是向外攀緣的,我們其實不在乎自己是怎麼回事。但是當你學佛以後,你的眼光開始轉了一百八十度,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你開始面對自己了。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有兩件事要做:第一個,處理善惡的問題,第二個,處理真妄的問題,內心世界就兩塊而已。
我們剛開始會佈施持戒,做慈善事業,做一種斷惡修善的工作,這時你不研究教理亂不了,你只要信心就夠了,因為你沒有做比較深層的改變,不可能觸動你內心的無明,也就沒有所謂的反彈的問題。但是這時你跟其他的外道差別沒有很大,因為你要做的,基督教都會做。
如果你慢慢地深入更高層的經典,比方說《楞嚴經》、《法華經》,慢慢地深入內心世界,從一種斷惡修善要提升到返妄歸真時,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你會發覺不是那麼簡單,盤根錯節,錯綜複雜,你看看《楞嚴經》你就知道了。我們離家太久,回家的路不是很順利的,絕對不是很順利的,我們回家的路充滿了兇險。
這個時候只有乖乖地聽先聖先賢的開示,就是“欲知回家路,須問過來人”,你別無選擇!人家都把路規劃好了,你照著這個高速公路的指標開就好了,你不用自作聰明。因為你沒有失敗的空間。你做生意失敗了可以重新再來,修行失敗了就糟糕了,你要付出多生多劫的代價,因為你得到這個魔種以後,比一個愚痴放逸眾生還糟糕。
你看佛陀在世的時候,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那種大威德力,外道看到佛陀,照樣不想學佛,因為他邪見已經太重了,佛陀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連佛陀都拿他沒辦法,你想想看,他的問題多嚴重。他不是生長在我們看到佛像,他可以看到真正的佛陀,你就知道他中毒多深,就是修行失敗,一念差池嘛。
所以,當我們開始注意了生死這個問題時,從一種善念要轉成正念時,諸位!你要知道,問題開始來了。你開始要開啟很久很久沒有開啟的臭水溝了,真正面對自己了,因為你遲早要面對的。這時道法——佛陀所說的這些真理的引導,對我們就很重要了。
戊三、結勸
我們往下看。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大慈悲的佛陀在臨走之前,把他所覺悟的道法放在音聲當中,放在文字當中,讓我們接觸這個佛法,產生一種道的種子。只要我們不斷地醞釀,就會產生道的水果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在《涅槃經》上說,“大士所以舍全身而求半偈。”這個大士是誰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講到,他過去出生在一個沒有佛法住世的地方。不是佛陀不想學教理,是沒有教理可以學,這是個黑暗時代。已經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大家都盲修瞎練。
這位修道的仙人在山中打坐時,當然修行從一個好人變成道人,他開始要回光返照,去注意自己內心的活動,面對多生多劫留下的顛倒妄想,他一籌莫展。這個妄想難在哪裡呢?因為它有菩提在裡面,妄想你斷也不對,隨順也不對。你把它完全斷了,那就錯損菩提了,因為它的寶物就在裡面;你隨順它,就流轉生死,所以妄想難就難在你是隨順不得,斷滅不,難在這裡。所以這位修道仙人不知道怎麼辦,也沒有人引導。
但是,他很用功地打坐,感動了釋提桓因。釋提桓因說:喔,這位修道人這麼精進,減少飲食,減少睡眠,要考驗考驗他。這個釋提桓因,諸位知道,天人的壽命很長,所以古佛出世時,釋提桓因也偶爾下來聽聽經。雖然他回去以後忘掉了,放逸了,但是他至少聽過佛陀的經典。所以他就來到了這個山洞,變成一個羅剎鬼。這個羅剎鬼就講出了半句偈,叫作“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我們一般人聽了也沒什麼感覺,但是一個經常在研究內心世界到底怎麼回事的人,他一聽就知道,哎,這是一個道,他已經道出了我們內心世界的一個相貌。我們內心世界是無常變化的,因為我們老是跟著感覺走,感覺是變來變去的。但是他只說出了病相,沒有說明解決的方法。就是這個生滅法怎麼辦呢?是要把它斷掉,還是應該保留,還是要怎麼引導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