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27集《佛法修學概要》(第4/4 頁)
駿馬。經常工作之餘就是騎著這匹白色的駿馬在山中賓士,他覺得非常地快樂。但這個白色的駿馬,有一天被養馬人養死了。養死了這個當然是大事情,養馬人被抓起來綁在殿上。齊景公一聽說他的白馬被養死了,非常生氣,暴怒!就拔起他所佩的刀,跑過去,看那個意思,是要一劍把對方給刺死。
這個時候晏嬰趕快跑出來,擋在他前面說:“大王!慢!這個小事不用你親自操刀,我幫你做。”他就把大王的刀搶過來,用刀就指著跪在前面的那個養馬的人,他說:“你該死,你犯了三條重罪:第一個,你把大王最心愛的馬給養死,使令大王暴怒,乃至於要殺你,所以你該死;第二個,你該死。如果大王把你殺死了,齊國人民會議論紛紛,說大王這個人沒有威信,為了一匹馬就把人給殺了,老百姓就會對大王失去了擁護愛戴,這樣子造成了齊國的政局不穩定,所以你該死;第三個,你該死。這件事情傳到諸侯國去,這些諸侯就會議論紛紛,說齊景公就這麼一點出息,為了一匹馬把一個人殺死了,使令齊國的威德喪失,那會招感諸侯對我們的侵略。所以你因為這三件過失,你該死!”
齊景公聽了以後說:“算了,算了,別殺了。”
晏嬰的幾句話,做了三種功德:第一個,他拯救了這個養馬人的生命;第二個,他保住了齊景公在國內的威信;第三個,他保住了齊國在整個諸侯國的威德,使令整個內部的政局安定,使令國跟國之間減少了爭亂,就這麼幾句話。
其實我們佛教徒應該向晏嬰學習。我們應該要多多地促進佛教團體彼此間的互相合作,促進佛教多元化的發展。因為很難有哪一個團體能夠具備佛教所有的福德智慧資糧,不太可能,所以必須要靠菩薩來穿梭其間,使令團體合作,提供眾生修學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制定不能自贊毀他,應該要多講和合語。
我們再講講惡口。這個說四眾過,這在菩薩戒也是重罪。佛陀在制惡口的時候,佛陀先講一個故事,來說明為什麼會把惡口的罪製得這麼重。
佛陀說,在劫初的時候有個農村,這個農村有個農夫,他養了一頭牛,這頭牛叫獨角牛。農夫白天就帶著牛去田裡工作,晚上就帶了牛回來,所以人跟牛就有深厚的感情,農夫就給這頭牛很好的房子、飲食、生活設施,牛也很感激農夫。
有一天黃昏工作忙完,農夫牽著牛慢慢走回家的時候,牛就說話了。說:“主人,你對我這麼好,我很想報答你。我怎麼報答呢?”它說:“我聽說在隔壁村莊舉辦鬥牛比賽。一個人交十金。”鬥牛比賽,就是兩頭牛中間綁一個繩子,看誰把誰拉過去。他說:“我這牛,沒什麼本事,但是我力量很大。你幫我報名,我肯定可以幫你贏錢。”主人說:“你有把握嗎?” 它說“沒問題!”好,就報名了。
報名以後,比賽那一天,按照規矩要介紹自己的牛。這個農夫一上去就說:“我這頭牛有四個特點:第一個,他頭上只有一個角,他一出生就一個角;第二個,我這頭牛幹不了細活,他只會做粗活,力量很大,他要是幹細活,不是把這個碰壞,就把那個碰壞,幹不了細活;第三個,我這牛力量很大,再重的東西都能夠搬動;第四個,我這頭牛工作勤勉,特別的努力。”講完以後就比賽了。
比賽的時候,竟然出乎意料,第一輪的時候,這頭獨角牛就輸掉。輸掉以後,當然就悶悶不樂回家了。這主人就說了:“這都是你!要我參加這個比賽,你看,我輸了十金。”主人就很生氣,這牛也很委屈。它說:“你不能怪我。”“這為什麼不能怪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