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0集《佛法修學概要》(第4/6 頁)
靠你臨終的心,你是用這念心去推動佛號,佛號只是個橋樑。是心心相應,感應道交,叫順從本願。雖然我做不到佛陀所有的功德,但是我的心是隨順。講一個現在很容易瞭解的話,我走上了菩提道道路上,走上了成佛之道,雖然走得很慢,三不五時還要去休息站休息一下,但是不能否定,我已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每天在進步,關鍵是這個目標是成佛。學佛最怕就是你還沒上路,還在市區打轉,就糟糕了!你還沒有掌握佛教的核心思想——心地法門,你還活在妄想當中,這就很糟糕了!真的。你跟佛法是結緣,你今生很難有成就。
所以當我們知道調伏煩惱的時候,同時一定要有個目標出來。這樣子你所修的一切,就是成佛的資糧。這個就是為什麼讚歎十方諸佛都是因為菩提心而出生的,沒有例外。這一條路是佛陀過去走過的路,是一條高速公路,是成佛的道路,我們別無選擇,必須這樣走。
我們淨土教觀學苑網路班,有七百五十個學員,成立了一個討論群。最近我的工作團隊跟我反映,很多淨土宗的人,都問一個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淨土宗要發菩提心?你問這個問題等於是在問:淨土宗到底想不想成佛?就問這個問題。你認為淨土宗想成佛嗎?想成佛你一定要發菩提心,難道你還有其它路可以走嗎?還有其它的快捷可以走嗎?
經典上說,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就是說只有一條路——“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過去的佛這樣子走,現在的也這樣走,未來還是這樣走。你不發菩提心,那就沒辦法成佛了。那你到淨土去幹什麼呢?
這個地方就有問題了。你不發菩提心就只剩下兩種可能:第一個你只發出離心,第二個你只發世俗心。沒有第四種可能了。你不發菩提心,你就是阿羅漢,要不然就是人天。五乘裡面只有三種可能:你發出離心,就是發二乘的心,那你只是自了漢,增上生,跟大乘彌陀本願不相應;你發世俗的心,你不可能往生,因為你不會想離開娑婆世界;你發菩提心,才是順從彌陀本願,佛陀是攝受這種大乘根人。
所以諸位要知道,我們可以沒有任何的行動,但是菩提心這種思考模式不能沒有,因為這是唯一的路。成佛之道只有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了。沒有一個人說,不發菩提心可以成佛,沒有!所以這個地方,觀念要清楚。我們是把成佛分成兩個階段,到淨土然後再成佛,行動是兩塊。但是在因地時,發願就一次完成了。所以求生淨土跟菩提心是一條路,沒有衝突。
丁二、發菩提心十種譬喻 分二:戊一、總說;戊二、別示
我們看最後的菩提心的十種譬喻。分成因跟果。
戊一、總說
先看第一個。
【譬如大地】
譬如大地是總說。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能生長萬物;菩提心亦如是,於一切佛法能生長攝持故。】
大地有兩種功德:第一個從自利的角度,它能夠生長萬物。古時候是農業社會,所以他們的經濟來源都靠農作物。農作物當然要有肥沃的土地,所以你發了菩提心,表示內心開始在增長功德了,這第一個。因為你很可能會遇到因緣,就願意去做,因為你有這個思考模式,就可能會有這個行為。這第一個從自利的角度,生長萬物。
第二個,從利他的角度。你能夠荷負眾生,就容易生起大悲,因為你知道你跟眾生的關係密切,跟眾生是有關係的,是互相成就的。所以你發了菩提心以後,就能夠使令你所修的一切佛法的功德得到攝持。佛法講攝持就是它會不斷地輾轉增盛,你就有可能今天比昨天進步,明天比今天進步。因為你的心態已經準備好了,所以你不斷地在進步當中。
這第一個,是總說。以下別示。
戊二、別示分二:己一、因地;己二、果地
別示當中,二到七是因地,後面的八九十是果地。
己一、因地
先看二到七。請合掌。
譬如大藏——取物無盡;菩提心亦如是,修行佈施波羅蜜多,賙濟有情亦無盡故。
譬如寶礦——出生種種珍寶;菩提心亦如是,修持淨戒波羅蜜多,出生種種功德故。
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習忍辱波羅蜜多,雖遭遇違逆眾緣,皆能忍受,心不動故。
譬如金剛——堅不可壞;菩提心亦如是,修習精進波羅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壞故。
譬如山王——物無能動;菩提心亦如是,修習靜慮波羅蜜多,於諸境界,心不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