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宋防務調整,伏虎軍編滿十萬(第1/3 頁)
近七萬遼兵在東京折損大半,剩餘萬餘強渡黃河,進入河北境內。
王霖當即命李藝和史進率龍驤軍所部即刻追殺過去,務必要把遼人殘兵消滅殆盡。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宋軍大獲全勝。
一場危難化於無形,但後續影響之深遠,卻難盡述。
我大宋亦能將契丹狼騎戰而勝之!
東京大開城門,軍民百姓分列兩旁,皇帝趙佶親自率太子及文武百官,迎接王霖此役凱旋歸來!
十五日內,王霖即搬救兵率大軍而至,不但解了東京之危,還設計就地殲滅遼軍五萬餘人,包括數千鐵林軍!
這在宋遼對戰歷史上,堪稱史無前例的戰績!
當年太祖皇帝與契丹對戰,都從未有此大勝。
大宋臣民歡欣鼓舞,皇帝趙佶更是眉飛色舞,難以自制。
六萬遼軍精銳啊!如此聚而殲之,絕對大傷契丹人的元氣,由此好好為大宋的列祖列宗出了一口惡氣。
與朝野上下的振奮相比,王霖心頭卻是喜憂參半。
大勝遼人當然是好事,若能因此增強宋人隨後對戰金人的信心,那也是極好的。
但……目前契丹的力量越是薄弱,那女真完顏氏的氣焰就越是囂張,如此相當於變相幫助金人加速推進滅亡遼國的程序!
而唇亡齒寒。
失去遼人作為屏障,一旦金人滅遼人全部,大軍開至燕雲十六州故地,那麼,宋金大戰將一觸即發!
河北就是金人的囊中之物。
而河北門戶一開,東京便是一馬平川。
延福宮大殿,皇帝給了王霖極大的禮遇,親自牽著王霖的手進殿,這在大宋歷史上,除了太祖皇帝曾與麾下諸將如此親密外,絕無先例。
趙佶丹墀上賜座,王霖卻堅持不受。
“官家,臣雖有些許微功,但絕不敢受陛下如此隆恩。且東京保衛戰,李相、張太尉與禁軍三萬軍卒一體同心,太子及諸位皇子上下用命,朝中百官與百姓奮勇爭先,無不可圈可點。尤其李相、張太尉諾大年紀,守城作戰十餘日未曾懈怠,幾近油盡燈枯,這才是我大宋的肱骨之臣!”
王霖居功不傲,自然引起了朝臣的好感。
趙佶大笑:“卿所言甚是。來人,著給李相、張太尉、呂相、吳相賜座!”
呂頤浩突然出班道:“請問王少師,那叛軍首腦梁世傑可曾俘獲或誅殺?”
“據報,那梁世傑率數萬叛軍已經奔襲南京應天府而去!”張叔夜拱手道:“官家,臣願意領軍增援應天府!”
趙佶卻是望向王霖。
此刻他只相信王霖了。
王霖起身拱手道:“官家,張太尉,南京應無礙。臣已命青州伏虎軍一萬五千人馬早就趕赴應天府,防那梁世傑叛軍來攻。若官家還不放心,臣當即刻率鐵甲軍馳援南京,力爭將那梁世傑叛軍就地殲滅!”
實際王霖本來覺得沒有必要再增兵應天府。
有岳飛率領的伏虎軍和本地兵馬在,梁世傑叛軍根本就不可能攻下南京。
他相信岳飛和麾下眾將一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滅梁世傑,貢獻首級於東京,他這是想給岳飛和麾下諸將一個立功的機會。
趙佶沉吟不語。
他當然想將梁世傑叛軍悉數殲滅,但東京之危剛解,為防萬一,他還是不願意放王霖和三萬鐵甲軍離開東京,萬一遼人殘兵又反撲回來呢?
還是自己的安危最重要。
正在此時,南京加急軍報傳至殿中:“官家大喜,南京大捷!伏虎軍在南京殲滅梁世傑叛軍兩萬餘人,梁世傑及麾下四將伏誅,只那梁世傑麾下原大名府兵馬提轄索超臨陣倒戈,斬殺賊酋梁世傑於陣前!”
趙佶聞報,激動得渾身顫抖:“好,甚好!伏虎軍又為我大宋立下大功一件!當即刻議定,論功行賞!”
沒有朝臣再跳出來反對,哪怕是張邦昌這些奸黨。
畢竟王霖和伏虎軍的功績如山嶽般擺在眼前。
王霖卻躬身道:“官家,臣以為議功且不必著急,目前當務之急的是要從長謀劃,調兵遣將,保我大宋江山安危!”
“官家,臣以為,當下金人已經吞併遼人半數國土,若是金人滅遼,我河北危矣!”
趙佶不以為然道:“卿多慮了,我大宋與金國已經定下盟約,金人必不會背棄盟約攻我疆土。”
“臣等附議。臣以為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