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燕王祠(第1/3 頁)
王霖知道這叫生祠。
給活人建廟祭祀的事始自漢唐,似乎……在宋時就變得非常普遍了?
宋人高承《事物紀原》載:“漢平公為縣吏曹,決獄平,郡中為立生祠,自三代而來無生為立祠者,至此始見茲。則生而立祠始於漢世也。”
但到了後來的明清,就變得荒誕不經了。
比如生祠遍天下的明朝大太監魏忠賢,九千歲。
王霖苦笑,連連拒絕:“三位大儒,諸位士子,萬萬不可!孤何德何能,敢立生祠,並與至聖先師並列?胡鬧了!
張魁慨然道:“大宗師,孔聖做《春秋》,立儒教,而大宗師弘聖人傳承,著《四書五經集註》,立理學根基,造福天下士人,兼又拯救萬千黎庶,力挽國難於將傾,此立功、立言、立說,古往今來集大成者,非大宗師為誰?”
“此功,當永立文廟,接受天下讀書人的朝拜,萬世不朽。”
程遠景和周子宴兩人也躬身顫巍巍拜了下去。
他們身後數十讀書人也躬身拜倒,大多情緒激動。
三位當世大儒帶著一群讀書人闖進燕王府來,反覆懇求,痛哭流涕,要求為王霖立生像、與孔聖並列文廟……這事轟動了整個燕王府和大元帥府。
岳飛等武將聞之頗有些無言以對。
王霖見一干士子追著他“不依不饒”,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探手揉了揉眉心。
當然,必須得承認張魁等人是一番美意。
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燕王四書五經集註》和《燕王讀書法》的問世,對於整個儒林社會產生的廣泛影響。
尤其《燕王四書五經集註》,作為科考晉身的利器,今後只要科舉制度存在,儒教還在,那王霖的名字就會永垂不朽。
而事實上,朱熹因此也是封了聖的。
但王霖深知,張魁這三人也是有私心的。
作為大宗師的弟子,作為《燕王四書五經集註》的執筆者之一,他們三人的名字也將隨著王霖封聖而進一步傳遍天下。
對於三個行將就木的老儒而言,還有比這種方式更能揚名嗎?
他們的弟子們甚至會在三人死後,繼續推動在王霖聖象左右兩側再塑三人之像,繼續造神。
王霖嘴角一抽。
他沉默片刻,上前去親自扶起張魁三人,嘆息道:“孤食君之祿,為國分憂,讀聖賢書,弘聖人學,皆為本職之本分,絕不敢狂妄至立塑像配享文廟……諸位,此事再也休提!還請諸位不要讓孤……遺臭萬年,淪為跳樑小醜!”
王霖衝這群激動的讀書人躬身一禮,轉身就乾淨利落進了自己的書房,然後命虎神衛關閉門戶,無論張魁帶著他們怎麼高呼懇求,都不肯答應。
王霖知道自己今日所謂立德立言立功立說——一切的根本都在於抗金。
抗金大業成,他不用這勞什子的造神運動也能永垂不朽,自是一代開國皇帝;
而若是敗在了金人手上,一切都做鳥獸散,立時會跌落神壇,成為後人恥笑的話柄。
王霖雖然不太在意什麼身後事,他只重視活在當下,人死如燈滅,想那麼多幹嘛。
但他終歸不願意作為歷史的汙點被寫進史書,被後人一遍遍按在地上不斷揉搓。
雙方僵持到傍晚時分,張魁三人終於帶著一群讀書人悻悻而去。
得到訊息的朱漣等女都來到書房,見王霖面色古怪,朱漣忍不住輕笑道:“相公呀,我朝立國以來,各地百姓為有功德於黎民百姓者建立生祠,也是常事,譬如這真定府城中之前就有一座張叔夜、張太尉的生祠,不過,後來聽說被金兵給燒燬了。”
崇德也笑道:“是啊,當初蔡京等六賊在各地也是有生祠的,如此國之奸賊尚且能接受世人朝拜香火祭祀,何況是相公蓋世奇功,又著書立說,教化萬民!我看,這與聖人共享香火,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梁紅玉笑吟吟道:“相公,張儒他們似乎也有些私心吧,他們這幾天一直在張羅著為相公立聖象,只要相公封聖,他們作為大宗師的親傳弟子,《四書五經集註》的執筆者之一,日後封聖也就順理成章了。”
王霖向梁紅玉翹起大拇指道:“紅玉果然看得透徹。所以啊,我斷不能答應這般荒唐事,我要這些虛名作甚?
我們立足的根基在於抗金,大業若成,一切可成,可若大業艱難,則萬事皆休。
你就是給我立一萬座聖像又能如何?早晚都是世人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