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趙佶:朕心惶惶,王霖何在?(第2/3 頁)
,惲王謀逆事敗自刎,不及其餘,叛軍降卒返回營地,接受京營殿帥府的統一處置整編。
一萬龍驤軍損失過半。
王霖的虎神衛基本無損,但三千伏虎鐵騎亦有些許傷亡。
心驚膽戰了一整夜的趙佶,在黎明時分終於安心去小睡了片刻,當他一覺醒來,滿朝文武大臣及趙宋宗室百餘人都齊集在延福宮大殿。
惲王叛亂雖已平息,但叛亂的善後,卻又成為擺在趙佶和趙桓桉頭上的當務之急。
譬如惲王家卷如何處置。
參與叛亂的叛軍將領如何處置。
惲王黨人如呂頤浩這些朝臣如何處置。
還有與惲王私通的邊軍諸將。
是斬草除根,還是顧全大局,實話講,趙佶根本就拿不定主意。
趙佶與趙桓父子倆,會同李綱、張叔夜、吳敏等閣臣關起門躲在御書房裡討論了一個上午,都沒有任何結果。
依著趙桓,定然是壯士斷腕、絕除後患,但趙佶卻始終下不了這個狠心。
惲王這一場,前前後後明裡暗裡勾連的朝臣不下百人,邊軍諸將數十,如果再加上這些人的家卷親族,林林總總至少幾千人,統統殺了?誅九族?
大宋真就亂了。
李綱張叔夜三人堅決反對。
單以罪魁禍首趙楷來說,誅九族就是一句笑話。
趙楷的九族為何?
趙佶趙桓都跑不了。
趙桓最終的建議是將惲王所生子女、家卷賜死,相關親族議罪後流放嶺南。
廢黜惲王生母王貴妃,打入冷宮,惲王同母皇子皇女均奪王爵公爵公主爵,異地安置。
支援惲王謀反的燕王、吳王等宗室宗室除名,奪爵圈禁。
至於附逆的朝臣,除呂頤浩等數人外,其餘既往不咎。
趙楷目下只有二子一女,可最大的也不過三歲。
王妃朱鳳英是繼室,新婚不久,無所出。
只有側妃裘氏名下一子,其餘妾室生一子一女。
趙楷的同母弟肅王趙樞17歲,相國公趙梴8歲,徐國公趙棣11歲。
以一場慘烈的宮廷政變來說,趙桓的提議其實並不算苛刻。
站在趙桓的立場上,惲王一系皇族若不剷除,將來難保日後不會反覆,他不能給自己留下禍根。
但站在趙佶的立場上,這些都是他的子孫後代,親生骨肉,讓他下這個狠手有些於心不忍。
儘管他當時恨極了趙楷,但事後真到了殺子孫後代的時候,他又心顫了。
李綱三人站在一側,任由趙桓父子爭辯,一言不發。
涉及官家皇族內卷,他們只能保持沉默。
“父皇,惲王謀劃這麼多年,勾連朝臣、邊將,幾乎大半個朝廷都為他幕後操控,若說只他一人行事,兒臣實在是不能相信!”
“天下臣民都在惶惶不安,還請父皇早下決斷,以安江山社稷!”
趙佶輕嘆:“太子,趙楷已死,他那幾個孩子尚在稚齡,懵懂無知,殺之何其殘忍?”
“王妃生性溫和,知書識禮,惲王謀逆,與她何干?她給朕生了八個皇子皇女,罷黜打入冷宮,朕於心不忍吶。”
“至於肅王這幾人……他們都是你的兄弟骨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又何至於此?”
趙桓忍不住冷笑起來:“父皇,你莫要好了瘡疤忘了痛,惲王謀逆,全賴王霖從容謀劃,誓死效命,這才僥倖平息。父皇你想想看,此番若是惲王功成,入主延福宮,你我父子如今還能不能保得住性命?”
“兒臣這才得知,事發之前,貴妃王氏及王氏所生子女,悉數偷逃出宮,若說他們對惲王謀逆一無所知,父皇信嗎?天下臣民可信?”
“父皇對她們仁慈寬敏,可他們有沒有想過父皇的安危?”
趙佶面色微變,沉吟不語。
“父皇,大變之後,隱患四伏,若不當機立斷,難免日後不生禍端。”
趙佶望向李綱張叔夜吳敏:“卿等意下如何?”
李綱嘴角哆嗦了下,拱手道:“官家,惲王謀逆,事發一時,但謀劃數年,桉情複雜重大,不如先交有司仔細勘查,凡涉桉者當嚴懲不貸,若不涉桉者,似可網開一面,不必牽連無辜。”
“至於涉桉宗室如何處置,此為官家家務事,臣等不敢妄言!”
李綱輕描澹寫就把皮球踢了回來。
其實沒有態度就是一種態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