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眾汗之汗(第1/3 頁)
晁蓋等人覲見皇帝,旋即皇帝設宴款待。宴會一直持續到了晚上。
夜幕深沉,王霖親自將晁蓋、戴宗、阮氏三雄送出行宮,皇帝如此禮遇,梁山諸將莫不感激涕零。
送走了晁蓋等人,安排完晁蓋率部返回海上攻取東瀛諸島的軍事謀劃,王霖心頭便輕鬆了不少。
這個時候的東瀛,應該正處在平安時代的末期。
人口最多兩三百萬,國力更弱。
晁蓋所部以九州島為根基,逐漸餐食攻取東瀛諸島,甚至滅了東瀛,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只是不像阮氏三雄認為的那麼容易罷了。
當下的琉球群島已納入大燕版圖,王霖已傳詔福建派員和治理並往琉球大量移民,而若再將東瀛拿下,以琉球和東瀛諸島為基礎,未來王霖就可輻射周邊海外諸國。
當然,對於王霖來說,海外版圖的拓展那是後話了。
他現在當務之急的是遷都燕京,穩固大燕現有疆土,富國強兵。
爾後吞了金國,並真正將蒙古各部征服,徹底將蒙古遊牧之地化為大燕的蒙古行省。
再興師西進,將整個西域諸國徹底平定。
大陸一統定鼎,才是海外拓疆。
所以,對王霖來說,未來任重而道遠。用偉人的話說,這只不過是萬里長征才走完了第一步。
因此,王霖對於蒙古各部的國策,目下以招撫為主、征伐為輔。
沒有人知道皇帝的真正戰略意圖,現在很多燕人在光復燕雲之後就生出心滿意足的心理,彈冠相慶,認為可以維持現狀,與金國相安無事,繁榮共存了。
而即便是未來大燕國力強盛到一定程度,皇帝會出兵滅了金國,但也僅此而已。
沒有人相信,皇帝連蒙古、龐大的西域諸國、西南的大理乃至海外各島,都要悉數納入大燕版圖而進行實質性的治理。
不要說普通百姓,就是文武朝臣之中,也有不少人產生了“小富即安”心態,這段時間以來,已經有不少朝臣紛紛開始上表,奏請皇帝罷刀兵而興農桑,將主要精力用在燕雲十六州的教化和穩定上。
王霖統統置之不理。
罷刀兵,怎麼可能?
一旦大燕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蠢蠢欲動的金人立時就會糾集大軍再次南侵。
現在大燕正規軍約有五十多萬。
王霖準備在兩年的時間內,至少再招募和擴充五十萬人以上,真正實現大燕擁兵過百萬。
開疆闢土需要用兵,佔領後的各地穩固統治,又需要大量的兵馬分兵屯駐。
否則,就是滅了金國和蒙古又能如何?
燕軍一退,沒幾年女真人和蒙古人就能捲土重來。
當然,丟了數百年的燕雲十六州,所謂的漢民其實說白了就是對大遼擁有高度歸屬感的遼民,燕雲土著對大燕王朝的認同感並不高,教化當然非常重要。
王霖很清楚,施行仁政提升本地漢民地位是一個方面,另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儒教的傳播和文化浸染來凝聚整個大漢民族的民族血脈共同感至關重要。
因此王霖在燕京平定後的第一道詔命就是明年加恩科,燕雲十六州所屬讀書人均可參加來年的春闈,與大燕士子擁有同等的博取功名和入朝為官的資格。
在此之前,王霖已經命人將張魁、程遠景、周子宴三位當世大儒率聚集在真定的數千士子往燕京而來,在燕京興辦官學,擴建燕京文廟。
龐大的儒教代表團在燕京漸漸紮下根來,開辦了燕京書院,開始教授王霖所著的“四書五經集註”和“燕王讀書法”。
燕京書院的第一任院長為張魁。
副院長為周子宴和程遠景。
三位大儒的門下弟子均在書院任教。
燕京書院系遼國北院大王府改建而成,緊挨著燕京文廟。書院進門的廣場上,已經豎立起王霖的大幅塑像,當然不是以皇帝的名義,而是以王霖儒教大宗師的名義。
山東孔府衍聖公嫡系一支,也遣嫡子北上坐鎮燕京文廟。
燕雲各州的讀書士子紛紛往燕京而來,這其中還有不少崇尚漢文化的遼人,以及諸多被王霖不拘一格降人才吸引而來的異族人,甚至還有一些蒙古人。
王霖沒有強迫燕雲漢人從左衽變成右衽,更沒有把原燕雲各州縣任大小官員的“漢人”調到內地任職,再指派大燕官吏前往管理其地,而是繼續使用,這對於安定燕雲各州具有重大的意義。
王霖相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