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窯雞(第1/3 頁)
按照姜唐的策劃,以講故事的形式做開篇,靈感來源於他自己和羅遜最初的叢林求生經歷,拍攝一個荒野求生的故事。這次的故事主角是歐尚農和他的廚師朋友,他們外出遊玩時飛船遭遇故障,被迫棄船跳傘,救援一時半會兒到不了,沒有食物和水,他們得想辦法生存下來,堅持到救援隊的到來。
這個廚師朋友自然就是姜唐,當然還要帶上棉花糖這個小萌物來當幫手。姜唐帶著歐尚農在叢林中採摘水果和蘑菇,設法抓魚、獵取野雞等,一邊尋找一邊介紹這些能吃的食物。棉花糖表現出色,幫助他們找到了不少能吃的食物。
作為一個博學多聞的廚師,姜唐告訴大家,雖然帝國所有的食物都來源於農業種植星,其實在人們身邊,有很多東西是可食用的,只要人們願意嘗試,就能找到很多可以吃的東西。雖然他們沒有豆鼠這樣的寵物幫助識別食物是有毒還是無毒的,但是他們可以藉助高科技來分辨哪些是可食用的。
姜唐用最原始的方法給歐尚農做了一頓簡單而豐盛的晚餐——烤魚、窯雞和水果沙拉,攝製組著重刻畫了這幾樣食物的做法<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作為廚師,出門必備的必然是鹽,姜唐詳細地展示怎麼處理魚和野雞,在野雞肚子裡塞上香料和蘑菇,往它們身上抹上鹽巴醃製。然後在地上挖一個坑,搭一個簡易的窯,在窯上方堆上隨地可撿到的土塊,用叢林中最不缺的枯枝落葉生火燒窯。燒窯的時候順便將魚給烤了,等魚好了,窯和土塊也燒得通紅灼人了,這時將醃好的雞用錫箔紙層層包裹嚴實扔進窯裡,讓燒得通紅的土塊坍下去蓋嚴,用窯和土塊的餘溫加熱,埋上半個小時,窯雞就大功告成。
歐尚農本色演出,作為一個從未體驗過野外生存的文明人,他的驚訝和好奇根本都不用表演,只需要展現出真實的內心感受就行,他甚至都沒有按照劇本來,卻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歐尚農吃著香噴噴的魚,啃著香濃入骨的窯雞,吃完了連手指頭都不放過,每個都吮了一遍,然後對著鏡頭說:“這是我吃過的最有意思最美味的晚餐,如果不是在困境中,我還以為自己在野炊,真是一次非常獨特而又美好的經歷。”
這期節目從邏輯上來說,有不少不能細究的硬傷,很多地方都看似不太合理,但是節目的目的是為了引出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如何生存,告訴人們,當我們沒有分子套餐的時候,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可以食用的東西。
拍攝完這一期節目,歐尚農意猶未盡:“還有別的嗎?我還可以繼續拍。”
姜唐本來只打算利用明星效應開篇做引子,這樣就會吸引更多的觀眾,現在見歐尚農這麼積極主動,便又寫了個劇本,做了兩期,繼續拍他們劫後餘生的故事。
下集的錄製是在姜唐的“家”裡,當然只是應節目需要而臨時佈置的家,這個家非常田園美好,姜唐有一個菜園子,自己種植蘿蔔、西紅柿、土豆、地瓜、茄子、辣椒、豆子、蔥、姜、蒜、香菜等蔬菜和香料,而這些作物的種子來源,都是姜唐從他工作的餐廳廚房裡處理食物時得到的。
姜唐在介紹這些食物的時候說:“這些東西都產自農業星球,在別的地方是沒有的,我們平時也很難見到,因為它在進入市場之時,就已經被加工成了我們平時常見到的分子套餐。當然,你如果去餐廳用餐,還能享受到它的原汁原味。”
姜唐在自己家裡為歐尚農做了一頓美味可口的家常佳餚——紅燒魚、蘑菇燉小雞、芙蓉蒸蛋、炒素三鮮、魚香茄餅、西紅柿雞蛋湯,魚是從河裡釣的,雞是自己打獵來圈養的,蛋是雞生的,蘑菇是樹林裡撿的,菜是園子裡摘的。
歐尚農吃著姜唐做的菜感慨:“喬說這叫家常菜,就是普通人居家的菜餚。我認為這比我上餐廳吃的還要美味,而且有感覺。試想一下這個畫面,你下班回到家裡,和家人一起烹飪出這麼一桌美味可口的菜餚,然後全家人圍桌而坐,一邊享受美食,一邊聽愛人談工作,聽孩子說學習,這是一件多麼美妙而溫馨的事情。我認為,像我朋友這樣的活法才是真正的有滋有味,我們古華夏有句俗語,叫做‘民以食為天’,還有一句特別俗氣的話是‘吃飯皇帝大’,意思是吃飯比皇帝還重要,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每天都能吃到這麼豐盛可口的飯菜,給我皇帝我也不做。當然,還是做皇帝比較好,因為做了皇帝,那是想吃什麼便有什麼。歡迎收看《民以食為天》,我是歐尚農,每週與你們一起靜候這個節目,領略美食的魅力。”喬是姜唐給自己起的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