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皇后之四(第3/6 頁)
,又怕她多心,大皇子二皇子都有嫡子了,你們一年成的親,該抓緊些。”
三郎感覺自己都要被逼瘋了,幸而他不知道他爹還找夏青城問了他們夫妻的身體狀況,得知小夫妻二人身體都很健康後,穆延淳也就沒說什麼。
倒是三郎小夫妻過上了調理身子的日子,家長這麼催,三郎也恨不能先生個出來堵父母的嘴。
穆延淳十分信服夏青城的醫術,謝莫如倒是慣用竇老太醫的。
帝后皆是三日一請平安脈,竇老太醫今日來,依舊恭恭敬敬的皇后把了脈,說了些時令進補的事,同謝皇后道,“老臣過來,一則為皇后娘娘請脈,二則也是向皇后娘娘再磕個頭,老臣明年就七十了,家裡規矩,過七十剛手則不穩,不能再繼續為娘娘當差了。”說著,起身行一大禮。
謝莫如命他起了,道,“我看你身子骨還硬朗。”
竇老太醫道,“眼下瞧著還成,但給陛下娘娘請脈,何其要緊,老臣萬不敢存半分僥倖。”
謝莫如想了想,道,“你這一去,太醫院院使之位也是極要緊的,依你看,誰人合適?”
竇老太醫道,“當下看來,太醫院諸位同僚雖好,論醫道皆不及小夏神醫。不過,他不在太醫院,這是一層障礙。太醫院中,還有周吳二位院判,周院判金針是一絕,吳院判擅治傷寒,各有所長,論資歷,周院判較吳院判更早進太醫院,當院判的時間也更早些。”
謝莫如見竇老太醫說的公允,問他道,“聽說你有一子在太醫院當差。”
竇老太醫謙遜道,“他還是年輕,尚需磨礪。”
謝莫如,“我知道了。”命紫藤賞了東西,便打發竇太醫下去了。
竇老太醫要致仕的事,穆延淳自然也知曉了,事實上,竇老太醫先上的致仕摺子,也在新君面前面稟了致仕之事,穆延淳挽留一二,竇老太醫定要守家裡規矩,穆延淳也只得罷了。只是在太醫院院使上,穆延淳很有些想讓夏青城為太醫院院使的意思。謝莫如笑,“陛下先去問問夏大夫,可有入太醫院的意思吧。”
穆延淳去問了,然後很鬱悶的同妻子道,“你怎麼知道夏大夫不願意在太醫院的,他現下不也是為太皇太后調養麼?”
謝莫如笑,“殿下想用人,得看其人志向,不說別個,當年太\祖皇帝何其英明,偏在江北嶺身上碰了三回釘子。可先帝用築書樓一事,便將江北嶺留在了帝都。夏青城此人,是要成為一代神醫的。神醫同御醫,是兩碼事。倘長久在宮裡,就限制了他。再說,太醫院院使,非但醫術好,要知道太醫院裡除了院使,還有院判二人,御醫十人。這十二人,都是院使管轄。除此之外,還有生藥庫,惠民藥局的事,也要院使管的。就夏大夫的性子,他看病是把好手,管人卻不一定成。要是陛下實在想用他,我給陛下出個法子如何?”
“說來聽聽。”
“咱們皇室內書庫裡有好幾卷難得的醫書珍藏,甚至還有秦漢時的一時醫典,現今難見的。陛下拿此物令夏青城留任太醫院,估計他也肯的。”
穆延淳想了想,最終沒勉強夏青城,但那幾卷醫書也借與他研讀,可是把夏青城感動的夠嗆,與六郎和小唐道,“陛下實在是一位明君哪。”
六郎&小唐,“這不廢話麼!”
夏青城不理他們,他已經決定,除了照料太皇太后的病情,就是悉心研讀這等寶書了!
穆延淳對妻子道,“我這是先助他成就醫道,待他真成了神醫,咱用起來更便宜。”
謝莫如笑,“陛下聖明。”
穆延淳也是一笑,他性子寬厚,並不願如何勉強夏青城,何況太醫院裡竇家醫術也是祖傳的精妙,老竇太醫致仕,穆延淳索性就提了擅金針的周院判為院使,同時將先時在他王府的程太醫補入了院判一職。
竇老太醫得知此事,對兒子道,“皇后娘娘一直對竇家頗是照顧,眼下你雖只是御醫,也要盡心當差,萬不能墮了家族名望。”
小竇太醫連忙正色應下。
周院判特意過來謝了一回老上司,竇老太醫並不居功,道,“老弟你的醫道,太醫院人人皆知,院使一職,實至名歸。”
周院判卻是知道老上司定是為自己說了好話的,只是,客套的話說多了也無益。恩情記在心裡便是。周院判此次過來,一為道謝,二則周院判以前卻是沒服侍過帝后的,這裡就要跟老上司取取經了。竇老太醫做院使多年,不能說的話一句不說,但也給了周院判許多有用的意見。
周院判夜黑方自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