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3/5 頁)
,咱們彼此委實無冤無仇啊!”
真難為商月有臉向朝廷求救,謝皇后令人將商月帶了下去,與丈夫商議此事,穆延淳安慰她道,“你也不用太過擔心。”
“我總覺著,行雲還沒死。”謝皇后道。
“不若令刑部張榜尋人。”
“也好。”眼下並沒有太好的法子,謝莫如揉揉眉心問,“寧致遠還提別的事了嗎?”
“他想接妙安師太去島上,願意將先時議定的海上安全稅減半。”
“不要答應他。告訴他,行雲一日不能回來,妙安師太一日要在帝都。”謝莫如道,“再多往靜心庵派人,保護妙安師太。”
“難不成段四海還真是有意的?”
“不見得是他,但有可能是他身邊的人。”謝莫如道,“沒有馮飛羽,行雲也不見了,我們失兩員大將,想用區區銀兩贖回妙安,絕對不行!那個商月,好生審問!”
穆延淳與謝莫如夫妻多年,頗有些靈犀,道,“朕親寫一封信給段四海。”挑撥一下。
謝莫如道,“甚好。”
失去江行雲,非但對謝莫如,便是對穆延淳都是極大的損失,江南的情報工作,一直是江行雲主持,江行雲突然不見,短期內想再尋一個這樣的人,委實不易。
至於寫信挑撥段四海,也只是個雞肋中的雞肋了。
寧致遠卻頗是不好相與,他奉命要迎回妙安師太,做海盜的又有錢,對朝中大臣頗多賄賂。連內閣都對段四海提出的條件心動了,不過,穆延淳一張鐵面,死不鬆口,大家也不敢再提此事。
尤其,恩科在即。
掄才大典向來是朝中要重事,穆延淳直接打發寧致遠回海上去了。寧致遠臨行前與李九江道,“來前我亦想過,貴國陛下或者因江伯爵之事遷怒於我國,天地良心,江伯爵之事,委實是意外。”
李九江道,“江伯爵於國有功,總不能她剛失蹤,我們就判她死亡。”
寧致遠誠心誠意,“迎回師太,我國亦會繼續幫助貴國尋找江伯爵。”
李九江淡淡一笑,“此事,不妨日後再談。”
彼此皆是政治人物,這些空口無憑之話,李九江自然不信。
寧致遠雖有些失望,東穆朝廷的反應倒也在其預料之中。畢竟,江行雲剛出事,東穆朝廷怕是會懷疑此事為四海國一手設計。但,倘四海國能直接設計此事,就不會為馮飛羽的下落幾年奔波了。
寧致遠最後要求見妙安師太一面,穆延淳還是允了的,見師太一切都好,寧致遠也方便回去交差。
恩科之中,頗有幾個亮眼人物。
穆延淳道,“一個是永毅侯家的旁支孫輩,叫薛泉。一個是晉中周氏子孫,叫周晴。文章都是一等一的好,這兩人不分伯仲,你看看,哪個做榜眼,哪個做狀元?”把兩人的殿試考卷拿給妻子看。
謝莫如接了兩人考卷,道,“不論哪個是榜眼哪個是狀元,今年,三甲誇街時可得叫人留意,不準那些圍觀的百姓拿東西砸人了。去歲不是說有人拿蘋果把狀元從馬上砸下來了麼。”謝莫如說著,自己也笑了。
穆延淳笑,“去歲段狀元委實有些倒黴,今年朕會叫他們注意的。”
謝莫如見二人答的都是極好,文采飛揚自不必言,就是文章,薛泉偏儒家一些,周晴偏法家一些。謝莫如將話與丈夫說了,穆延淳亦道,“是啊,兩人都好,又不能都取為狀元。”
謝莫如笑,“待他二人面君二再論吧,陛下看哪個親切有眼緣一些,就點哪個為狀元便好。”
穆延淳想了想,道,“這也好。”又問,“你喜歡哪個?”
“還真說不上來,治國上,不論儒家還是法家,單用一家都不切行。要是我,也只得看眼緣了。”
穆延淳深以為然,最後點了周晴為狀元,薛泉為探花,謝莫如還問呢,怎麼榜眼變探花了。穆延淳道,“前十名裡,都年紀不輕了,一個個跟老倭瓜似的,周晴也三十了呢,薛泉年輕,二十五歲,小夥子也生得精神,就點他為探花了。”說到薛泉,穆延淳笑道,“委實不錯,非但模樣好,對答亦佳。其實,以他為狀元未為不可,但,除他之外,無人可當探花之名啊。”
所以,不得不說,做狀元也是需要一點運氣的。
恩科之後,前科庶吉士散館各安排了去處,今科進士又一批進了翰林當差,又一批謀了實缺,奔赴各地,自此開啟各自的仕途人生。
過了端午,又是一年,整整一國國孝滿,自皇室到百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