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皇后之七(第1/5 頁)
首輔之事,塵埃落定。
隨後到來的,就是新年了。
以往新年都是極熱鬧的時候,這是在大行皇帝孝期之間,音樂歌舞自然是沒有了,連酒都是素酒。沒有穆元帝的新年,其實都挺不習慣的。
連穆延淳亦是如此,謝莫如道,“過年,雖說在先帝孝期內,總得添些喜氣才好?”
這也得有喜事才能添喜氣吧?
剛經過秦駙馬的噁心事,穆延澤實在想不出有何喜事來?
謝莫如道,“各藩王府世子還沒冊的吧?”
穆延淳想了想,才想到此事,道,“哎喲,我都忘了。先時四哥還同我說過,我說讓他們只管上摺子。哎,他們剛上了摺子,蘇相就過逝了,那會兒事情多就沒顧得上。”問他媳婦,“大嫂他們在你面前提這事兒了?”
謝莫如笑,“沒直接提,但孩子們都大了,時常在一處說起來,我看出來了,跟陛下說一聲。早些定下來也好,且這大過年的,只當是給諸王恩典了。”
於是,冊世子的旨意就在年前明發下去,各諸王府果然十分歡喜,晉王妃等人特意來宮裡謝了一回皇后,謝莫如笑,“陛下早有此意,只是這一年事情極多,一則是陛下不得閒;二則朝中老臣蒙先帝召喚,接連過世,有時想起來,卻是不得時候。今正趁著過年的喜氣,明發旨意,想先帝在天之靈,知道孩子們都長大了,也是高興的。”
晉王妃道,“有陛下娘娘這般聖明賢德,先帝於九泉之下,亦是欣慰的。”
各家心事大定,對謝莫如頗多奉承。其實,各家都是有嫡子的,按理自然是該嫡長子為世子,只是,孩子多了,事情便也多,如晉王妃等人,自然盼著世子之位確定下來,家裡便多一分和睦。
大家說說笑笑,待年下賜宴,宗室公主皆在受邀之列,穆延淳帶著諸藩王、謝莫如帶著諸藩王妃與公主妃嬪,去慈恩公向太皇太后請安,太皇太后身子已有好轉,只是,將八十的人了,得了中風,再如何好轉也得慢慢來,年下宮宴是沒法參加的,但,大家還是要先來請安。
太皇太后見到閨女、孫子孫女,亦是高興,只是一想到兒子,難免又哭了一回。
年下宮中賜宴就在這種有一點悲傷的新年喜慶中度過了,穆延淳也效仿他爹給臣下賜了福菜,大家吃過年夜飯,諸藩王公主便告辭了。
新君登基,福菜賞賜的物件也有所不同。
不過,穆元帝當初重用的老臣,新君也沒忘了照顧一二。
新君自然仁厚,像如秦駙馬這樣的大不敬之人,新君都沒殺了他,而是容他出家,留下了一條性命。
可不知為什麼,新君一登基,內閣老臣七去其四,當然,這事兒也不全是新君換的。如先時李鈞,就是自己作死,後來給新君換了自己的心腹薛尚書。然後就是蘇相嚴相相繼過世,秦尚書給個坑祖的孫子坑回了老家,如此,唐尚書於內閣登頂,李九江子爵繼戶部尚書之位,而秦尚書空下的禮部尚書之位,一時還沒有著落,禮部之事,暫由左右侍郎代管。
所以,內閣大換血,於新君的名聲是無礙的。
新君拿出來的態度就是,三年不改父道,方為孝也。
但,開年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兵部尚書永安侯致仕。
永安侯致仕只有一個原因,父子二人不能同掌六部,於是,李九江升戶部尚書位,永安侯只得從兵部退下來了。
不過,永安侯致仕致的頗是欣慰,他膝下四子,李九江為戶部尚書入閣,李宣于禁衛軍任職,李宇封侯遠鎮南安,最小的兒子李穹在翰林做個閒差,但只看家裡這些哥哥們何等地位,李穹便是做一輩子的閒差,必也是個富貴散人。
故而,此時永安侯致仕,文康大長公主也沒什麼意見,雖然永安侯等於間接被李九江干掉的。
李九江初登戶部尚書位時,永安侯便同穆延澤提及致仕之事了。穆延澤道,“今朕初登基,倘有事請教姑丈,姑丈還得教我才是。”
永安侯笑,“只要陛下有召,臣無二話。”
穆延淳對永安侯印象本就極好,雖然覺著永安侯在對待李九江的態度上有些冷淡,但,這畢竟是永安侯的家事,而且,子不言父過……除此之外,永安侯與謝柏都堪稱駙馬中的表率,尤其永安侯家的兒子們都很爭氣,故而,永安侯致仕,穆延淳賞賜頗厚。
永安侯一退,穆延淳點靖南公柳扶風為兵部尚書。
晉王得以此事,怪叫一聲,“老五這奸滑的傢伙,豈不是要奪我差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