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奪嫡之四(第1/4 頁)
靖江已降,整個江南戰事已宣告結束,但實際上,湖廣尚有許多地盤沒有收復,譬如千古軍事重鎮的荊襄二地,這兩個地方,皆是易守難功要衝之地,而且,駐守之人是靖江大將林凡叔侄。五皇子都把靖江拿下了,這荊襄之功,委實饞壞了帝都諸人。大家都說,不為別個,就為了過個好年,咱們大軍齊發,不怕林氏叔侄不投降啊。
不過,大概是穆元帝在當初太子的胡亂指揮上吃了足夠的教訓,他老人家咬定一句話,“江南之事,自有閩王做主。”憑臣下如何忽悠,穆元帝是絕對不會從帝都發兵的。
謝莫如對此的評價是:穆元帝又不傻,自帝都發兵,大軍一日嚼用得多少銀錢,明明江南大軍不用,反用帝都軍,穆元帝又不是腦缺。
朝中還有人在唧歪荊襄之事,江南再次傳來捷報,湖廣已悉數收復,這裡頭,當然包括讓朝中深為關心的荊襄二地。
至此,整個江南大帝重回老穆家的懷抱。
伴隨此次捷報傳回,彭大郎與李九江之名響譽帝都,彭大郎本就是驍勇悍將,此人早就於朝中廣有聲名,不為別個,他屠過城。但,屠城之事與彭大郎的戰功相較,就是瑕不掩瑜了。不同於彭大郎因軍功而聞名帝都,李九江一直就是帝都名人,初時名聲臭的跟新鮮的狗屎一般,後李九江搭上江北嶺的名望,再有李宣等幾個朋友相幫,好歹把名聲洗白了,又考取了功名,之後李九江幫著江北嶺忙活築書樓的事,但相對於整個帝都城的八卦界或風雲界,李九江已是歸於沉寂。而後李九江隨五皇子就藩,對了,閩地之戰後五皇子為他請功,朝廷封了個二品閒職,仍是不大著眼的人物。今次,李九江的名聲重新在帝都城變得晌亮起來,無他,除了輔助彭大郎打仗外,李九江干了件足以名傳青史的事,彭大郎在湖廣的戰事不可謂不順利,不過,由於趙斌智商不足,入了柳扶風的套,柳扶風在主戰場大敗趙斌之後,直接大兵壓境,兵困靖江城,靖江王自盡身死,數十子孫被活捉,靖江城投降,這一連串的事,柳扶風乾的風馳電掣,俐落之急,與他先時在江南同馮飛羽打拉據戰完全不是一個風格啊。話說,靖江降了,彭大郎也打到荊州,但,荊州兵精糧足,城池堅固,且駐守荊州的就是靖江王愛將林凡大將軍的族侄林安易。彭大郎圍攻荊州一個多月了,也沒能打下荊州城。正值此時,傳來靖江投降的訊息,有了準信兒,李九江便同彭大郎商量,乾脆先別打了,他去荊州勸降。這一勸吧,沒勸下來,人家林安易死活不信,再說,人家就是信,這世上也是有忠臣良將的,那種主君投降,臣子還死撐的事兒,自古以來也不少。沒勸下林安易,李九江也沒氣餒,他也沒繼續開打,而是轉頭帶著數百親衛去了襄陽城,鎮襄陽城的是林安易的族叔林凡大將軍。
李九江沒把林安易說服,卻是將林凡給勸降了。林凡一降,林安易也就不死撐的,由此,兵不血刃,兩座千古城鎮就此歸降,整個湖廣悉數收復。
湖廣捷報可以稱得上是錦上添花,連穆元帝這種因李九江出身有些小心眼兒的傢伙都連連笑贊,“彭大郎真乃朕之良將,九江也是智勇雙全吶。”整個人因接連捷報年輕十歲,恢復了因江南之亂而顯得比同齡人稍適蒼老的正常的精神面貌。
這種實打實的功勞,簡直不出名都不大可能啊。
尤其是,倆人都未婚。
小唐便同謝王妃說起帝都八卦來,“現下帝都城評出十大黃金光棍,九江師傅排行第一。”
因五皇子即將大將還朝,謝莫如心情很是不錯,便有些好奇,問,“這個怎麼評的?”
“年二十五以上還未婚的,在帝都頗有名氣的,這樣排出來的。”
謝莫如笑,“誰排的這個?”
小唐十分榮幸地,“我跟三公子一道排的。”小唐的侄孫小小唐是四郎的伴讀,但閩王府的六個郎中,小唐最投緣的不是四郎,而是喜歡到處八卦的三郎,倆人都愛私下嘀咕人。
謝莫如道,“你們這張嘴……”不禁打聽,“帝都有這麼多大齡未婚的男人麼?”
“不只是男人哪,也有女人,像江姑娘也是一把年歲還未婚啦。”小唐道,“而且,我們不侷限於帝都,只要名聲夠大,帝都聞名,就可以入選。其實論年紀我師傅算不得第一,年歲最大的是以前咱們閩安府的朱知府,現下聽說他已經升巡撫了,他年歲比我師傅還老。但我想著,這不是我跟我師傅熟麼,就把我師傅排在了第一個。江姑娘排在了第二個,江姑娘不是與娘娘您熟麼,她又是女人,名次上得照顧她一些。就把朱大人排在了第三,還有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