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故事(完)(第1/3 頁)
在美洲有很多華人,他們在幾十年前就來到了這裡,更有很多華人聚居區,然而華人一直受到歧視,還是直到最近才稍稍好了一些。
這種情況讓是郭憐筠的事業進展有些不順,但就算這樣,她也沒有氣餒,反而按部就班地發展著自己的事業,並且積極接觸美洲的華人。
郭憐筠跟這些人的接觸倒是非常順利,順利的有些不可思議,一開始郭憐筠還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自己的食品廠所生產的各種食物。
很多在美洲的華人都是在這裡出生的,他們聽過很多關於中國的事情,從自己的爺爺或者父親那裡知道過中國的食物,卻大多沒有真的品嚐過那一切,畢竟兩地相距實在太遠,蔬菜的種類和肉的種類完全不同。
雖然華人們很多依舊在吃中餐,但他們的中餐已經跟國內完全不同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我很喜歡你們公司的罐頭,還讓別人給我帶過。”海外華人幫派的老大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名叫洪鵬興,第一次見郭憐筠的時候,他就是這麼說的。
郭憐筠花了不少功夫才得到和洪鵬興見面的機會,本以為為了站穩腳跟要割讓一些利益,沒想到最後竟然和洪鵬興相談甚歡,郭憐筠不僅得到了美洲華人的支援,還從洪鵬興那裡得到了一個大訂單。
食品廠一開始生產的產品基本都是出售給當地華人的,因為郭憐筠本身手上的材料不足,最後竟有些供不應求。
洪鵬興知道這件事之後,立刻就從郭憐筠手裡購買了大批的種子,然後開始種植各種蔬菜和香料,與此同時,郭憐筠從國內帶來豬和雞也在這裡安營紮寨繁衍生息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過去了五年,在這五年裡,華人在美洲的處境終於變得越來越好,而郭憐筠也不再滿足於現狀,終於,她在美洲開起了餐廳。
中國的飯店在美洲有很多,然而並沒有特別出名的,也並不吸引人,郭憐筠去吃過那些餐廳的食物,感覺跟國內的食物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而她開的這家餐廳,賣的卻是一個原汁原味。
當然,她也考慮到了美洲人口味,還在開業前專門邀請了一些美洲人充當志願者品嚐各種菜餚,最後定下放在餐廳出售的菜品大多都是美洲人能適應並喜愛的食物。
國內那麼多的美食,想要找出一些這些人愛吃的食物,絕不是什麼難事。
這家中餐廳郭憐筠起名為君華,走高檔路線,裝修的古色古香,裡面的食物用各種精美的器具來裝盤,價格非常昂貴,並且餐具只有筷子和勺子。
這樣的規定一開始一度讓某些人不滿甚至在報紙上諷刺郭憐筠,但郭憐筠並不在意,那些真的喜歡美食的人就算不用筷子,用勺子也是能吃到東西的,而那些不滿的人麼……這些本身就是對華人有意見的人,反正他們也不會來她的餐廳,既然這樣,他們說什麼對她又能有什麼影響?
事實上,她巴不得這些人能多說一說,多在報紙上批評批評自己,也算是免費幫她做宣傳了!
高檔中餐廳一開始的生意並不好,但後來卻越來越有名,華人和美洲人其實沒有什麼大矛盾,也許有人會歧視華人,但大部分人並沒有這樣的想法,至於要用筷子……對於熱愛美食的人來說,就算是用手抓,也能把食物吃到嘴裡!
郭憐筠在一年後開了兩家中餐廳的分店,同時開了中式的快餐店,給美洲那些生活節奏非常快的人提供方便美味可以拿在手裡吃的食物。
這家店銷售的主要產品是肉包子,同時也有其他產品提供,比如麵條、粉絲、餃子餛飩之類,跟國內傳統的早餐店相似。
這家店分成裡外兩部分,用透明玻璃隔開,裡面有人現場包包子或者餃子,外面則是出售食物的和付錢的地方,還有一些可以讓顧客坐著吃的桌椅。
會這麼做,也是因為郭憐筠事先的調查,她曾提前製作了一些包子分給別人吃,結果有不少人因為對餡料並不放心而拒絕食用,她不可能在包子裡包整塊的肉,乾脆就將包包子的過程全部透明化。
還有包子本身,也稍稍做了一些改變,國內的包子皮薄汁多的才受人歡迎,做包子的人會專門用豬皮熬皮凍包在包子裡,然而這一點被她否決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一方面是定位問題,他們的包子是打算當做快餐賣給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