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持刀的猴子(下)求訂閱!(第1/2 頁)
武則天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
李顯雖然是河北道大元帥,但實際上只是個掛名,並未參與其中。李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洛陽,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而他想要了解河北戰局的唯一途徑,就只有從狄仁傑那邊遞來的奏疏。如果狄仁傑都沒看過這份奏疏的話,李顯也不可能。
“太子,你起來吧。”
武則天的聲音,柔和許多。
李顯戰戰兢兢起身,那懦弱的模樣,卻讓武則天微微蹙眉。
這種模樣,又怎說得帝王氣概?她不喜歡李顯的這個樣子,但同時心裡又很清楚,也唯有這樣的李顯,才是最佳的繼承者。李顯或許沒有雄才大略,或許算不上什麼明主,但他有一樣是武則天看重的,那就是委任寬和,性子非常的柔和。
這樣的李顯,在武則天有朝一日還政後,武家才可以得以儲存。
相比之下,相王李旦也很寬厚,但是在武則天眼中,李旦的寬厚背後,確是心機頗深。
她不敢保證,她死之後,李旦登基會饒過武家。
這也是李旦乃至改姓留在神都,陪伴武則天八年,到最後仍舊是選擇了李顯的原因。
“如此說來,眾卿都不知此事?”
“聖人明鑑。”
武則天輕輕點頭,臉色稍霽。
“既然如此,那就責太子徹查此事。
另,傳朕旨意,昌平縣尉楊承烈忠勇剛直,遷幽州司馬之職<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為正七品上;其子楊守文文采出眾,武藝高強,更兼秉性忠厚。朕特封為御悔校尉,為從八品上。”
唐代的官制,分為職事官和散官兩種。
散官有文武散官構成。被稱之為散位從屬於個人的結位,故而也稱之為‘本品’。
在唐代,本品和職事官是兩分另立。
職事官隨才錄用,遷徙不定;本品則依靠‘勞考’而穩步上升。
所以,職事官必有散位,而散位卻未必會有職事。說穿了這就是一個頭銜和榮耀。
這御悔校尉就是個武散官,若入軍中,與折衝府旅帥相當。
一般而言,得散位者,大都是憑藉門蔭結品。楊守文原本只是個白身。卻一躍成為從八品上的武散官。換做普通人的話,說不得會為這麼一個職務而感到雀躍。
武則天治下,素來一言九鼎。
眾人或許有人心懷不滿,但是又無可奈何。
“朕有些累了,眾卿退下吧。”
狄仁傑等人連忙躬身往外走,可就在狄仁傑要邁出紫辰閣的門檻時,卻聽得身後傳來武則天的聲音道:“懷英,你留下。”
他一愣。忙轉身過來。
這時候,武則天已經轉過了鳳案。
她邁步走下臺階,來到了門口。
有宮娥取來一件斗篷劈在她身上。她這才邁步走出紫辰閣。
“開春以來,懷英身體多次抱病,朕心中非常掛念。
有幾次準備去探望懷英,可卻因種種緣故,最後不得成行。今日驚蟄,御花園裡的桃花。想必也發芽了,懷英陪朕走走。說說話,讓朕這心裡也能夠輕鬆一些。”
“聖人所請。老臣之幸也。”
兩人一前一後,沿著紫辰閣的長廊緩步而行。
“那斬啜,近來可有動靜?”
“據細作回報,斬啜返回黑沙城後,接連吞併數個部落,實力大增。聖人此前調張仁亶前往幷州,是一個很好的對策。張仁亶才幹出眾,而且性情剛毅,必能在幷州做出一番事來。只是,斬啜在塞北實力日間增長,還需早些有應對之策。”
“朕何嘗不知道這些,只是……”
武則天嘆了口氣,輕聲道:“懷英隨朕多年,當知朕所憂慮何事。
外面謠言,朕是牝雞司晨,根本不足以重現太宗之雄武之姿。可懷英應該明白,非是朕不願,實文武不願配合。如去年河北道之戰,若無有人暗中之勢,突厥焉能勢如破竹,攻城略地?還有萬歲通天元年,朕不相信百萬雄兵陳於河北,卻被區區十數萬契丹人打得丟盔棄甲?呵呵,朕不傻,朕這心裡面,都清楚的很。”
說到這裡,武則天不由得咬牙切齒<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狄仁傑感到了一絲寒意,連忙道:“聖人所言不過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