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結個善緣(上)求月票(第1/2 頁)
薛訥,字慎言,貞觀二十三年生人。
初唐名將薛仁貴長子,也是後世評書演義裡薛丁山的原型。不過,薛訥的經歷顯然沒有薛丁山那樣的雲詭波譎,他年輕時的經歷,相對而言還算是比較順暢。
以城門郎起家,後為藍田縣令。
這藍田縣令,算是隸屬京兆所轄,面對的局面也非常複雜。
當時正是各路義軍起兵討伐武則天的時期,所以京兆地區也很混亂,盜匪橫行,馬賊出沒,更時有突厥人派兵前來關中劫掠,以至於整個關中地區都動盪不安。
薛訥執掌藍田後,勵精圖治。
他先後剿滅馬賊,抓捕盜匪,抗擊突厥人。
在任三年,藍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相比其他各縣而言,他的政績無疑是出類拔萃。
然而,就在薛納春風得意之時,卻得罪了來俊臣。
為了避免來俊臣的迫害,薛訥不得已掛印辭官,返回絳州龍門老家,閉門思過。
那一年,薛仁貴病逝<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那一年,楊承烈帶著妻兒家眷離開長安。
兩年之後,中宗李顯被廢,貶為廬陵王遠赴均州。
這也是武則天執政時期,最為混亂的一個階段,好在薛訥最終從那風波里脫身而出。
聖曆元年,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著實打痛了武則天。
她發現,平日裡以為依仗的那些親信,似乎在面對異族的進攻時,全無半點用處。
這也讓武則天下定決心,重整軍備。
可問題在於。在經歷她執政初期的一連串殺戮之後,手中已經沒有多少可用之人。那些勳貴子弟,或是因家人被殺,對她心存不滿;亦或者才幹不足,無法擔當重任。
思來想去。武則天也就想到了薛訥。
此次薛訥以左武威衛大將軍、安東道經略的身份駕臨幽州,就是為了對抗靺鞨、突厥、契丹、奚人。之所以啟用薛訥,有各種原因。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薛訥的父親薛仁貴曾任幽州大都督,執掌幽州多年,不但對外有巨大的威懾力。對內同樣人脈廣博。幽州豪門世族,對薛仁貴很敬重,薛訥過去後,也會方便很多。
同時,啟用薛訥。也是武則天向高門貴胄釋放的一個訊號。
只要你們能盡心盡力,我會重用你們,更可以保你們那數百年的龐大基業……
不過,這與楊守文,並沒有關係。
“薛都督與家父也認識?”
薛訥點點頭道:“當年他為奉宸衛,我在藍田擔任縣令。
數次圍剿馬賊和盜匪,與令尊有過多次合作。只是他後來去了均州,而我則在龍門靜養。所以就斷了聯絡。若非這次路過滎陽與他相見,我都不知道鄭娘子已經故去。
哦,非常抱歉。”
“楊大哥。能把海東青讓給我嗎?”
薛暢趁著兩人說話的間隙,輕聲問道。
楊守文沒有理他,只看了他一眼,便把頭扭了過去。
“都督此去幽州,可否為我帶封書信?”
“哦?”
“我有一位叔父,如今就在都督府為長史。
他之前曾是我父親的手下。為人頗為忠直,身手很不錯。去年。他還參加了昌平之戰,立有大功。我這次走的匆忙。所以未能與他道別,心裡面一直有些愧疚。
都督此去幽州,請為我帶書信一封與他,不知都督是否能行個方便呢?”
薛訥去幽州,楊守文立刻就想起了管虎。
薛訥則眼中眸光一閃,心中對楊守文的讚賞之意又增添了幾分。
“楊大哥,海東青讓給我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楊守文依舊沒有理睬薛暢,只看著薛訥。
其實,管虎在幽州都督府的身份很尷尬。小鸞臺的經歷,註定了他不可能成為張仁亶的真正心腹。如今,薛訥前往幽州,人生地不熟,也需要有幾個當地人辦事。
管虎的小鸞臺背景,可以給薛訥增添很多方便。
以薛訥的聰明,又怎可能猜不出這其中的端倪?不過,楊守文不可能直接對薛訥說,你幫我關照一下管虎吧。他和薛訥沒有個交情,更何況似薛訥這種人,也算是門閥子弟,高門出身。再加上一個後世有大唐戰神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