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最後博弈!西洋艦隊殺來!(第4/6 頁)
來問他是否舉薦九江知府的時候,他就知道皇帝接下來這一招。
但是……他依舊這樣說了,這樣做了。
一是維持人設。
二是讓皇帝獲得某種虛無的勝利。
前天他和皇帝的見面,傷害了皇帝那種唯我獨尊之心。
所以皇帝想了一天,就想到了這些招術,對付蘇曳。
作為皇帝,他是一定要維持一種高高在上,生死予奪的權力感的。
更準確地說,他要看到你的破綻,你的錯處,他才滿意。
等獲得了足夠的勝利感後,皇帝才會結束這一切,放蘇曳離京。
…………………………………………
太監王德利又飛奔回皇宮,進入乾清宮道:“皇上,蘇曳說和洋夷談判,他沒有人選舉薦。”
杜翰道:“這就奇怪了啊,九江知府,他是有人舉薦的。和洋夷談判,他又無人舉薦了,他不是最精通外交嗎?”
匡源道:“皇上,蘇曳此人,趨利避害,不是賢臣,不足於擔當重任!”
皇帝輕輕嘆息一聲,卻沒有說什麼,彷彿也表示失望。
“蘇曳此時在家中做什麼?”皇帝問道。
太監王德利道:“他已經準備好了所有行囊,隊伍也全部妥當,大概就是等皇上的題字了。”
作為蘇曳失寵的標誌,就是上一次他離京的時候,皇帝的題字晚了一個半時辰。
而作為蘇曳強硬的標誌,就是蘇曳等了一個時辰後,選擇不要題字,直接離京了。
也就是這個舉動,第一次真正激怒了皇帝。
但那個時候,蘇曳哪裡是什麼強硬,是迫不得已要離京,也幸虧是沒有等題字,否則去了上海後,直接就耽誤真正的大事了。
而這一次,在很多人看來,蘇曳學乖了,就一直在家中等皇帝的題字。
但這個時候服軟,是不是太晚?
正說題字的時候,杜翰又出列道:“皇上,九江知府空缺,臣舉薦翁同書擔任此職。”
這話一出,所有人咂舌。
這是什麼仇,什麼怨啊。
剛剛舉薦德興阿做鑲藍旗副都統,現在又要舉薦蘇曳政敵翁同書做九江知府?
肅順沉默了片刻道:“皇上,戶部尚書翁心存彈劾一事,尚且沒有落定,翁同書擔任九江知府一職,不如稍稍後延。”
肅順幾乎是作為政治本能,出面阻止此事。
準確說,是拖延此事。
在他看來,皇帝今天折騰蘇曳差不多了,再下去,真的要徹底失去體面了。
皇帝不由得錯愕地望了肅順一眼。
接著,皇帝道:“九江知府一事,就再議一議。”
“都察院,對翁心存那邊的調查,要加快一些。”
都察院左都御史文彩道:“臣遵旨。”
所有人都聽出了弦外之意,調查得快一些,那就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意思了。
否則,徹查要細,就不能快。
接著,皇帝道:“準備筆墨紙硯。”
然後,咸豐揮毫潑墨,寫下了兩個字:戒驕!
他其實本來是想要寫好自為之的。
但這四個字,實在是太不體面了,所以改為了戒驕!
但依舊是嚴厲的訓誡。
況且,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寫的這兩個字。
很多人當然幸災樂禍,但是也有很多人,心有慼慼之。
曾經的蘇曳多麼受寵啊,幾個月前南昌大捷之後,封江西巡撫和副都統的時候,所有人都妒忌無比。
覺得一代權臣,冉冉升起了。
卻沒有想到,短短几個月,就徹底變幻了。
關鍵是蘇曳沒貪贓,沒枉法,就只是一門心思辦工廠,搞洋務。
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主張,竟然落入此境地,讓人如何不噓籲。
這也讓很多人心生警惕,自古以來,帝心難測,有多少寵臣都是這等結局。
君臣之間,哪怕有一點點嫌隙,立刻就會有人拼命地挖,把這個裂縫變成巨大的溝壑。
寫完之後,皇帝把這幅字遞給太監道:“王德利,你再跑一趟,把這幅字送給蘇曳,作為勉勵。”
“嗻!”
太監王德利高捧著這幅字,再一次朝著蘇曳家狂奔。
…………………………
此時在家中,蘇曳正在和崇恩討論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