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對皇帝降維打擊!命運審判!(第5/6 頁)
帝本能就能感覺到自己的視野之低之狹隘
所以,如何讓英國人退兵,皇帝一點點都不想諮詢蘇曳。
甚至,不想再見到他。
但是,所有的一切又完全證明。
蘇曳確實是忠臣,賢臣。
皇帝不想問,但又不得不問。
因為,洋夷讓他太害怕了。
終究,皇帝還是問出口了,道:“那你覺得這次洋夷會退兵嗎?”
蘇曳直截了當道:“會的。”
這話頓時讓皇帝一喜。
皇帝道:“你不適合去和英國人談,那誰合適去?”
蘇曳道:“誰去都可以。”
皇帝一愕。
蘇曳道:“何桂清貪生怕死,奸詐狡猾,見到葉名琛自殺,就覺得是英國人是殺雞儆猴,所以演了一場苦肉計,逃之夭夭。其實,額爾金都已經開始準備和他正式談判了,兩廣總督葉名琛自殺,讓英方陷入了外交的被動,正好是談判的最佳時機。如果何桂清不跑,都已經談完了,英國人都已經退兵了。”
皇帝更加驚愕。
竟然……是這麼回事嗎?“
蘇曳道:”如今,何桂清逃跑,反而讓英國人看輕了大清,覺得我們徹底懦弱無能。但還是能談成的。“
皇帝又問道:“你覺得派誰?”
蘇曳不會說出任何名字,因為這注定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而且更可笑的是。
歷史上桂良簽完條約之後,英國人都打算退兵了。
結果,清廷又反悔了,對英法美三方置之不理。
於是,英法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攻破了北京城。
蘇曳一旦說出任何名字,也就和這喪權辱國的條約沾上了。
蘇曳道:“臣說了,任何人都可以,誰都可以。”
這個口氣,讓皇帝一愕。
接著蘇曳放緩口氣,無比真摯道:“皇上,但是有一點,任何人去談,都要大大方方的談,不要英國人提什麼條件,就統統一閉眼,全部答應了,要與理力爭。”
“只要認真談,是能達到皇上的心理底線的。”
“另外這次要最提防的國家是沙俄,他會以調解中英矛盾為理由,插上一手。”
“四國之中,沙俄最是貪婪,會趁機訛詐走最大的利益。”
沙俄就是趁著這個機會,簽訂了璦琿條約,割走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聽到蘇曳的話後,皇帝頓時長長鬆了一口氣。
莫名其妙地得到了某種安全感。
面對英國人的軍隊,他真的有一種泰山壓頂的感覺,充滿了惶恐和不安。
但是蘇曳輕描淡寫,斬釘截鐵地說,英國人會退兵的,這次能談成的。
蘇曳的語氣,讓皇帝很不舒服。
那種指點江山,智珠在握的感覺,對比皇帝自己內心的惶恐不安,實在讓人難免自慚形穢。
但偏偏蘇曳這種胸有成竹的態度,又讓人對局勢充滿了信心。
皇帝彷彿暫借蘇曳一雙眼睛,也稍稍看清楚了世界局勢,也明白了英國人真正的想法。
接下來,兩人又陷入了沉默。
皇帝還是不夠聰明,看不出蘇曳對他更深層次的態度。
這就太高階了,皇帝的級別是不夠,領悟不到。
因為,這最後的一次見面。
蘇曳其實心中是有猶豫的,也是對皇帝心胸的最後一次探查。
要不要救皇帝一命?
因為對方畢竟對自己有伯樂之恩。
有沒有那麼一絲絲可能性,未來保住皇帝一命,並且蘇曳也能繼續自己的大業。
所以,他這次才交流得這麼徹底。
先拿出留聲機,再拿出電聲,去刺探皇帝內心最深層次的思維。
並且也沒有太多的保留,表現出了自己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
如果皇帝表示雀躍,甚至充滿了希望,對蘇曳描述的一切,充滿了憧憬。
那,蘇曳還會有可能,在最後關頭保留他的性命。
所以,這最後一次見面的交談,甚至也是一場命運審判。
結果當然是……否定的。
這條命,他給否了。
對於這個結果,蘇曳不意外。
然而,此時在皇帝心中,他卻覺得是自己對蘇曳的命運審判。
該談的,都談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