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小雅·采薇》
一
“……重慶這邊,局勢還好。前天我到沙坪壩去,見過令堂。老人家身體安康,託我轉告你,希望你能早早回家,年青女子獨身一人在淪陷區,令她甚是擔憂。為此我已向內遷的同濟醫學院諮詢,倘若你年內來渝,可安排插班,並在附屬醫院實習以完成學業。望你仔細考慮,速予回覆。筱嘉字,1942年10月12日”。
林染霜把信紙摺好,重新裝回信封,放在一邊。牛皮的信封已經被磨得露出一角,看看寫信的日期,還是兩個月以前。從國統區的陪都重慶到淪陷的北平,水遠山高,是一段遠得不可企及的路程。想來這封平信,不知受了多少波折,才終於輾轉落到她手裡。母親和筱嘉師姐,怕是等得望眼欲穿了吧。
不過,她們也知道,自從五年前北平落入日本人手裡,要想離開,談何容易。何況很早以前,她就去信解釋過,她不打算離開北平。
要走,她早就走了。七七事變後她沒有走。那時政局動盪,北平許多大學和機構紛紛撤離。可是長安醫學院還在正常上課,學生們沒有理由走。長安醫學院,以及醫學院附屬的長安醫院,是美國洛克菲勒財團在中國一手經辦的學校和醫院,教授和醫師們很多是美國人。美國的庇護使日本人不能輕易動他們。師生們躲在東單的小小衚衕裡,把戰亂的北平隔在窗戶外,一心一意做自己的學問,治病救人。那時候,林染霜寫信告訴家裡,留在北平很安全,她要在長安把醫學學位唸完。
然而,一年前,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對日宣戰。從此,長安醫院和醫學院無法再在日本佔領下的北平繼續生存下去。醫院查封,醫學院也被迫停課停業。學生們紛紛離校轉學。林染霜他們那一屆,本來還有大半年的實習就可以畢業了,忽然間樹倒猢猻散。不少同學去了外地,轉到別家醫學院,以期繼續學業。林染霜本也可以如此,若想走,當時她就隨著筱嘉師姐回重慶老家去,又何必等到今日。
林染霜一邊在心裡想著,一邊拽過病歷本子,繼續用英文書寫著今天的記錄。長安醫學院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學院的嚴謹傳統,還是被散落各地的學生們認真的保留下來。寫著寫著,忽然發現錯了字,想用刀片颳了改改。翻開抽屜尋找,卻又到處沒有,不知上一回用過放到哪裡去了。於是又出了神。
窗外,銀杏樹細伶伶的枝條伸向灰藍色的天宇。樹梢上掉著一片金燦燦的葉子,彷彿垂死的蝴蝶。北平的深秋,總有一種逼人的靜美。即使是這樣一個霜寒雨冷的深秋,蕭蕭落木之間,仍是一番歲月從容的態度。
“林大夫,四床的病人體溫三十八度九。”小護士在門口說。
林染霜起身去看看,順手把信封塞進白大衣的口袋裡。
病房裡的暖氣燒得不夠。林染霜把聽診器在手心裡捂熱了,貼到病人的背上。聽了一會兒,確信沒有什麼問題,就吩咐護士先冰敷著,再抽個血看看。洗了手回到辦公室裡,又帶上一副手套,把取來的血樣塗在玻璃片上,染了顏色,放在顯微鏡下細細的數著紅白血球。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雨雪霏霏(2)
“林大夫,晚飯來了。”小護士在門口說。
“替我放桌上吧,謝謝。”她頭也不抬的說。
血樣也沒有問題,她翻開病歷本做了記錄。然後出去告訴護士,給一點退燒藥就可以了。
順便又在病房裡巡視一圈,再過半個小時就可以下班了。想到這裡不由得一陣興奮,臉上泛起一陣紅潮。
她不由得望了望病房,五床的病人不在。
林染霜回到辦公室吃飯時,看見窗戶旁邊站了一個人。光線不好,她還以為是來接班的張醫師。等那人轉過身來,才看清楚竟是宋家驥。
“主任……”
宋家驥笑了:“還不至於這麼見外吧?”
林染霜也笑了。宋家驥是她的師兄,只比她高四屆,畢業以後一直在長安醫院做住院醫師,林家和宋家有沾一點親,林染霜剛上醫學院的時候就認識了宋家驥,彼此關係一直不錯。醫學院和醫院解散後,醫師們也是一下子沒了著落,出國的出國,回家的回家。其中有一部分人出來,在北平別的醫院裡某職,以期繼續行醫。或者家裡有財力有背景的,就自辦醫院。宋家驥是其中一個。宋家有錢有勢,宋家驥的父親是偽警察廳的廳長,北平城裡數得上的大人物。這家明仁醫院,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