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3/4 頁)
民之所向,才能長治久安。”
楊林知道酈食其是儒家學者,德治和仁政一直都說儒家所倡導的治國理念。而在如今這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儒家思想並不像後世那般具有統治地位。其實,在秦末,儒家、法家、縱橫家甚至是墨家都具有相當的影響,這些思想不論是倡導以戰養戰,還是提議仁義愛民,都無非是幫助統治者管理國家而已。
說到底,無論哪種思想,都以統治為前提。否則,又如何得到統治者的支援而得以宣揚呢?即便是對後世影響上千年的儒家思想,其仁政、德治、中庸和忠恕,也是在教導統治者如何去治理國家。
楊林並不排斥儒家思想,畢竟後世上千年的朝代,都以其來治理國家,這便說明,儒家思想有著極其獨特的蘊含在裡面。當然,不僅僅是儒家思想,法家、墨家等思想。楊林也完全能夠接受。所有的思想既然是為統治者服務,那便要遵循統治者的意願。
儒家的仁政、法家的以法治國、墨家的非攻與兼愛,所有的這些混聚在一起,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否則。也只會是一代新朝換舊朝。這或許就是後世許多朝代滅亡的原因吧。只有仁政,卻沒有法家的嚴厲思想去監督,試問如何能夠防止**和濫用專權呢?
儒家提倡的禮儀。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無非就是君臣禮儀,主僕禮儀,官民禮儀,這些正好是迎合了統治者的胃口,也大大加強了階級的分化。楊林知道,百家爭鳴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任何一種思想都不可能絕對的正確,只有包容和取其精魄才能相得益彰。
“酈先生說的不錯,仁政愛民是本,依法治國也是根基,甚至是平等相愛也是人之權利,所以,想要做到真正的愛民,不能只是說說。”楊林感嘆道。
酈食其聞言也是大為震驚,他深深的陷入了思考之中,至此他終於明白黃石公為什麼會如此誇讚眼前的青年了,不是因為他的聰慧,也不是因為他的愛民,而是因為他的包容。他能包容思想的衝突,他能包容百姓的疾苦,這才是楊林,一個不受思想束縛的人。
“主公,酈食其受教了!”沉默了片刻,酈食其彎腰鞠躬,拜謝而道。
就連一側的蕭何也是用驚訝的眼神看著自己的主公,他跟隨楊林這麼久,還是第一次聽聞此等言論,此時,他慶幸自己在沛縣時與楊林一起反秦,這或許是他此生做過的最為正確的一次決定。
“過來!俺說你怕啥,俺們主公又不會吃了你。再說,俺家主公一項愛民,你就放寬了心。”李霸大大咧咧不耐煩的聲音打破了幾人的思考。
楊林順眼望去,李霸正帶著一名佝僂的老者走過來,看樣子老者十分的害怕和不情願,也難怪,時局震盪,再加上李霸那副凶神惡煞的樣子,不說老人家了,就算是壯小夥心底也會打怵。
見此,楊林迎了上去,他喝斥道:“不得對老人家無禮,還不快道歉。”
聽到主公喝斥,李霸也不敢違抗,於是屁顛的擠出一抹比哭還要難受的笑容,用著極其不符合他形象的溫柔聲音細語道:“老人家啊,實在是抱歉,都是俺心急,您莫要放在心上,俺李霸給您道歉了。”
“哈哈……”眾將見到李霸堪比小媳婦的樣子,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能夠讓這個彪悍的漢子如此做的,恐怕也唯有楊林了。
李霸道完歉,立刻繃緊了臉,他轉過身,瞪著牛眼掃過曹參等人,然後突然暴喝道:“笑,笑什麼笑,俺有這麼好笑嗎?”
“你這小子……”楊林指著他,然後揮手令其退下,隨後他看向那位依然害怕的身體顫抖的老者,見後者枯瘦如柴,且面帶疲倦,楊林立刻知道,老者定是多日捱餓,於是他當即對蕭何吩咐道:“汝速去給老人家熬一碗熱粥。”
“諾,何明白。”蕭何不再多問,急急忙忙的轉身去埋鍋熬粥。
聽到有粥吃,這老者的神情才稍稍好轉,不過卻依然防備和警惕的看著楊林。見此,楊林笑了笑,他請老者坐下,然後他蹲在老者身邊,以此來拉進距離,他不希望老者因為太在意他的身份而仄仄發抖。
“老人家莫怕,我們不會傷害百姓。”楊林聞言勸道。
老者見楊林十分的隨和,絲毫沒有主公的架子,於是他才穩了穩情緒,沉默了下,老者開口謹慎的說道:“您有什麼事?華陽城百姓逃的逃、傷的傷,已經沒有糧食和壯丁了。”
顯然老者認為楊林進城是為了徵糧和徵兵的。聽到如此回答,楊林又道:“您放心,我們既不徵糧,也不徵兵,只是行軍途徑此地,進來查探一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