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河內王粲、始安王曜及王彌帥眾四萬寇洛陽,石勒帥騎二萬會粲於大陽,敗監軍裴邈於澠池,遂長驅入洛川。粲出轅,掠梁、陳、汝、潁間。勒出成皋關,壬寅,圍陳留太守王贊於倉垣,為贊所敗,退屯文石津。
'16'冬季,十月,漢河內王劉粲、始安王劉曜以及王彌率領四萬人進犯洛陽,石勒率領二萬騎兵在大陽與劉粲會合,在澠池打敗監軍裴邈,於是長驅直入進入洛川。劉粲從轅出兵,在梁、陳、汝、潁等地區攻掠。石勒從成皋關出兵,壬寅(十三日),在倉垣包圍陳留太守王贊,被王贊打敗,退到文石津駐紮。
'17'劉琨自將討劉虎及白部,遣使卑辭厚禮說鮮卑拓拔猗盧以請兵。猗盧使其弟弗之子鬱律帥騎二萬助之,遂破劉虎、白部,屠其營。琨與猗盧結為兄弟,表猗盧為大單于,以代郡封之為代公。時代郡屬幽州,王浚不許,遣兵擊猗盧,猶盧拒破之。浚由是與琨有隙。
'17'劉琨親自率兵*劉虎及白部鮮卑,派使者攜帶豐厚的禮物用謙卑的言辭勸說鮮卑拓跋猗盧派兵。拓跋猗盧派他弟弟拓跋弗的兒子拓跋鬱律率領二萬騎兵援助劉琨,於是攻破劉虎、白部鮮卑的營壘,在營壘中大肆屠殺。劉琨與拓跋猗盧結拜為兄弟,表奏拓跋猗盧為大單于,把代郡封給他並封為代公。當時代郡屬於幽州,王浚不同意,派兵打拓跋猗盧,拓跋猗盧抵禦並打敗王浚的軍隊,王浚因此對劉琨產生怨恨。
猗盧以封邑去國懸遠,民不相接,乃帥部落萬餘家自雲中入雁門,從琨求陘北之地。琨不能制,且欲倚之為援,乃徒樓煩、馬邑、陰館、繁、崞五縣民於陘南,以其地與猗盧;由是猗盧益盛。
拓跋猗盧因為封邑代郡距離自己的國家遙遠,百姓連線不在一起,於是率領部落一萬多家從雲中進入雁門,向劉琨索求陘嶺以北地區。劉琨不能控制他,況且也想依靠他作為自己的後援,就把樓煩、馬邑、陰館、繁、崞縣等五個縣的百姓遷徙到陘嶺以南,把這些地方給予拓跋猗盧。拓跋猗盧從此更加強盛。
琨遣使言於太傅越,請出兵共討劉聰、石勒;越忌苟及豫州刺史馮嵩,恐為後患,不許。琨乃謝猗盧之兵,遣歸國。
劉琨派使者去告訴太傅司馬越,請求出兵一起*劉聰、石勒。司馬越因為疑忌苟以及豫州刺史馮嵩,擔心他們會成為後患,沒有同意。劉琨就辭謝拓跋猗盧的軍隊,讓他們回國。
劉虎收餘眾,西渡河,居朔方肆盧川,漢主聰以虎宗室,封樓煩公。
劉虎收拾起殘餘部眾,西渡黃河,居住在朔方的肆盧川,漢主劉聰把劉虎當作宗室,封他為樓煩公。
'18'壬子,以劉琨為平北大將軍,王浚為司空,進鮮卑段務勿塵為大單于。
'18'壬子(二十三日),以劉琨任平北大將軍,王浚任司空,把鮮卑段務勿塵封為大單于。
'19'京師飢困日甚,太傅越遣使以羽檄徵天下兵,使入援京師。帝謂使者曰:“為我語諸徵、鎮,今日尚可救,後則無及矣!”既而卒無至者。徵南將軍山簡遣督護王萬將兵入援,軍於涅陽,為王如所敗。如遂大掠沔、漢,進逼襄陽,簡嬰城自守。荊州刺史王澄自將,欲援京師,至口,聞簡敗,眾散而還。朝議多欲遷都以避難,王衍以為不可,賣車牛以安眾心。山簡為嚴嶷所逼,自襄陽徙屯夏口。
'19'京城洛陽飢餓困頓日益嚴重,太傅司馬越派遣使者帶著插羽毛的檄文徵召全國軍隊,讓他們來救援京城。懷帝對使者說:“替我告訴各徵、鎮,今天還可以援救,遲了就來不及了!”但後來終究沒有軍隊到達。徵南將軍山簡派遣督護王萬帶兵前去救援,在涅陽駐軍,結果被王如打敗。王如於是在沔水、漢水地區大肆搶掠,進逼襄陽,山簡只能圍繞城牆進行防守。荊州刺史王澄親自帶兵。想去救援京城,到達口,聽到山簡的軍隊失敗的訊息,部眾潰散,也只好回師,朝廷商議,多數人想遷都逃難,王衍認為不行,應該賣掉車、牛來安定人心。山簡被嚴嶷逼迫,從襄陽遷徙到夏口駐紮。
'20'石勒引兵濟河,將趣南陽,王如、侯脫、嚴嶷等聞之,遣眾一萬屯襄城以拒勒。勒擊之,盡俘其眾,進屯宛北。是時,侯脫據宛,王如據穰。如素與脫不協,遣使重賂勒,結為兄弟,說勒使攻脫。勒攻宛,克之;嚴嶷引兵救宛,不及而降。勒斬脫;囚嶷,送於平陽,盡並其眾。遂南寇襄陽,攻拔江西壘壁三十餘所。還,趣襄城,王如遣弟璃襲勒;勒迎擊,滅之,復屯江西。
'20'石勒舉兵渡過黃河,將要去南陽,王如、侯脫、嚴嶷等聽說後,調遣一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