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滅吳時機已到,各國反應(第1/2 頁)
“這是微臣統計了半年以來,與吳國貿易的所有記錄。”
“同時,還包括吳國每日鍛造軍械的產量,去年的糧食賦稅,以及吳國平均的田地產量和吳國的人口”
“這些全部加在一起,經過微臣的估算,吳國目前的國庫存糧,僅僅夠支撐到秋收之時。”
“至於民間,大概也差不多。”
“這個時間段,吳國根本支撐不起,大軍征戰時的糧草消耗。”
“所以微臣認為,滅吳時機已經成熟,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就需要等到明年夏天。”
聽完管仲的分析,
韓林若有所思。
半晌後,
問了一句:“可若是吳軍龜縮在城中不出,又該如何?”
管仲眼中閃過一抹陰狠:“我們只需想辦法,引燃吳國的糧庫,少了吳國僅剩的這些存糧,他們即便想守城,也沒有糧草。”
“而且,吳國周邊的各國,越國顯然不可提提供糧草,楚國目前也在和秦國鏖戰,前線糧草供應吃緊,也不可能有餘糧賣給吳國。”
“宋國的大部分存糧,也都被我們高價收買。”
“其餘小國的存糧可以忽略不計。”
“如此一來,吳國就算有金山銀山,也沒地方購買糧草,屆時將不戰自潰。”
“況且”
“哪怕我們沒有成功燒掉吳國糧庫,他們的存糧也只能維持一個月。”
“我們只需將姑蘇城圍住,哪怕其他地區的糧食成熟,也沒辦法送入城中。”
吳國的體量就那麼大。
人口就那麼多。
每年糧食的產量,還有武器鍛造的數量。
只要資訊足夠,完全可以估算出來。
現在,
管仲就是拿出了一份,吳國已經來到懸崖邊緣的計算結果。
糧食,只夠維持一個月。
雖然一個月後就到了秋收的時候。
但是!
只要齊國大軍將姑蘇城圍起來,
你吳國今年有再大的豐收,糧食也運不進姑蘇城。
這就是齊國耗費了超過三億兩白銀的結果。
這一次的貿易戰,
耗費了齊國三分之二的國庫。
之前從燕國、宋國,還有趙國進獻的所有金銀,幾乎全花在收購吳國的兵器和周邊各國的糧食上了。
但是!
只要滅掉吳國,
這些錢,還不是左手到右手。
那些流入吳國的金銀,一分不少全部都得還回來。
至於購買其他各國的糧草?
那也不虧啥。
畢竟糧食就是硬通貨。
糧食才是王道。
隨著管仲的講述,韓林也在腦中,簡單的模擬了一遍。
吳國現在確實是走到了懸崖的邊緣。
現在只需要,齊軍過去稍稍使點力氣,這麼一推
他們就將掉進萬丈深淵。
“好!”
“就依丞相之言。”
“傳令張遼率軍十萬,兵發姑蘇城,圍城之後無需進攻,只需靜等吳國崩潰。”
“同時令霍去病率軍十萬,前往越國馳援衛青,拿下會稽!”
“太尉岳雲飛,負責鎮守邊疆,防止鄰國異動!”
“此戰,朕要一舉拿下吳越之地!”
“將我大齊的版圖,擴張到南海!”
“同時,朕也想下江南,欣賞一下秦淮河的風光。”
一紙詔令,
自皇宮傳達到軍營。
三天後,
二十萬大軍,兵出臨淄城。
浩浩蕩蕩、遮天蔽日,沿著官道一路向南。
雖然連線吳國的官道,還沒有建完。
甚至現在只有一個雛形。
但這並不能影響大軍的南下速度。
沿著平坦的官路,
從臨淄到齊國原來的南部邊境,只需不到三日。
同時,
還有源源不斷的糧草,
數千輛馬車,裝載著無數糧草。
一輛接著一輛,連綿不絕,
一眼望不到頭,
緊緊跟隨在大軍身後。
如此規模的出兵。
各國探子也不是傻子,
無數密信,宛如雪花一般朝著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