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公啊!”
原諒是可以原諒,畏懼是畏懼,但何清華認為白小天這個外行對他的工作不屑一顧,實在是有些不能容忍。
何清華咬著嘴唇,想著該怎麼辯駁。
白小天望著他卻只是笑:“清華,聽說過巴菲特嗎?”
“當然。”如果換一個人,何清華肯定會氣得跳起來,問一個經濟學碩士,知不知道巴菲特,不是侮辱他的人格就是侮辱他的智慧。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有很多。不過我最看中的就一條。那就是不熟不作。據說巴菲特始終堅持只投資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的觀點。對於那高科技網路股,巴菲特坦承他無法多瞭解這一產業,所以避開他們。巴菲特還認為,如果一個公司的年報讓他看不明白,他就會懷疑這家公司的誠信度,或者該公司在刻意掩藏什麼資訊。故意不讓投資者明白,因而,堅決不投資。”
“記,你這是什麼意思?”何清華問完之後,似乎明白了什麼:“你是說你不願意投資高科技產業?”
“我認識一個人,他叫唐德順,他是一個白手起家地億萬富翁。他沒有巴菲特那麼有名,不過投資理念很相似。那就是不熟不作。甚至比巴菲特還要保守,他幾乎從來不碰股票。除非他能絕對控股。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一項投資我不能完全掌控和支配他,那我是決不會投資的。”
“這也太保守了。”何清華實在忍不住,叫道:“這樣的企業家固步自封。遲早會被淘汰掉。”
“關於這一點,清華我不想和你辯論。我的投資理念和他們都不同:那就是將我的優勢最大化。我認為只要將自己優勢充分發揮地投資才是最好的投資。否則那還不如去買彩票撞大運的好,因為一般情況下,虧損還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清華,我只想問你一點,我們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最大優勢?”何清華低頭想了一下說道:“資金。”
“看來你很明白嘛。所有高回報的產業必然意味著高風險。我的錢已經夠多了,你覺得我有必要去冒高風險嗎?那些高技術投入和科技含量高一點兒的專案,對我來說實在沒有什麼意義。”
“可是?”
“沒有什麼可是的。那些高風險地專案我是絕對不會考慮的。科技日新月異,這也意味著高科技公司所謂的虛擬價值很有可能在下一刻就會變得一文不值。如果我是個沒有錢地窮小子。我自然會抓住機會就去搏一搏,可我現在的錢永遠也花不完,我吃飽了撐著要把命運掌握在別人手?”
白小天的話徹底顛覆了何清華的投資觀念。雖然有些難以接受,可仔細想想還是覺得很有道理的。再仔細推敲一下,覺得白小天的話似乎相當有道理。
高科技公司往往總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那些傳統產業雖然利潤薄,可生命力卻要強的多。
尤其是餐飲、超市、這樣的行業利潤其實也並不薄,但是生命力卻要比高科技公司要強的多,而且很少會受到非自身因素地影響。或者說只要不是公司自身管理出問題。資金鍊不出現斷檔,不遭遇人力不可抗的災難,那麼基本就能做到逐步做大作強。而且傳統行業,小公司想要超越大公司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可高科技公司就不同,市場競爭太過激烈,你的產品隨時可能被競爭對手趕超、淘汰。
當然要說哪一種投資理更好,何清華自然還是堅持第一種的,因為他始終覺得太過安逸的環境會使人和公司都懈怠,那麼被淘汰只是遲早的事。
而對白小天來說似乎何清華不得不承認:他的投資理念非常適合他自己。因為他地資金充足。所以想要成為大公司對他來說很容易。
憑藉白小天手龐大的資金。只要他願意。無論投資那個傳統行業,都能不長的時間裡脫穎而出。因為他的資金優勢。就是世界首富也得讓道。以本傷人,他根本不在乎,那誰敢和他拼,誰又拼得過他?
雖然聽起來沒有什麼高智慧,沒有什麼高科技含量,但這對白小天來說卻是最實際最有效的賺錢方法。
“記,那你的意思是要投資什麼行業呢?”何清華心理已經想到了:估計應該是超市?
果然,白小天掰著指頭說道:“超市。這個行業說到底就是兩個秘訣:一是名氣二是規模。名氣越大,入駐的商品越多,價格越低。而規模越大,效果越相同。其最終的效果就是一樣:成本越低。”
白小天呲牙咧嘴的笑道:“沒名氣,不要緊,沒規模。那就規模。我就喜歡和人拼成本。”
何清華暗歎了一聲: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