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向死而生(第1/3 頁)
“張去啊張去,你說你這又是何苦呢,我難道還能不信任你嗎......”
此刻司馬懿正站在,已經被燒成一片灰燼的福寧宮前,不禁搖頭嘆聲嘀咕著。
天剛一亮,司馬懿就聽說了宮中起大火的訊息,還說起火的地方就是官家所住的寢宮。
當時司馬懿還想著,不愧是張去啊,辦事的速度竟然這麼快,本來在今夜開始行動其實也行的,沒想到當天當晚就開始行動了。
於是在聽到訊息後的司馬懿,在看似十分慌忙,實則慢悠悠的準備車駕朝宮中趕去。
此時整個皇宮城牆外,都已經圍滿了人,其中主要是一些官員,但有田師中所帶領的親衛軍強行維持著秩序。
司馬懿低頭看了看手中這封,由田師中代為轉交的張去遺書......應當就是遺書吧。
他緩緩將這封信件撕開,取出裡面的信紙攤開來看。
司馬懿看得很慢,每個字都看得十分清楚。
信內的內容並不多,主要是寫了兩件事情。
其一便是交代後事,他有個乾兒子,名叫張夠,在他多年的教導下,已經足以擔任皇宮大總管之職,可為丞相排憂解難。
這個張夠,司馬懿還當然記得,當初在臨安的時候,都是這個張夠在為他們之間傳送訊息。
而後就是他歷年積攢下來的一些財物,數量不算多,大概有個一百多萬貫的樣子。
除了留下一小部分給張夠之外,剩下的全部上交給朝廷。
當司馬懿看到這裡的時候,又不禁長嘆了一口氣。
張去這個傢伙兒,當初怎麼就沒看出,他張去還有這般心胸寬廣的想法呢。
想來......或許......張去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吧。
說來這也是身為宦官的悲哀吶,自古以來便是如此,但至少還能有人給他燒幾十年的香火。
至於信上的第二件事......司馬懿卻是看了許久。
與其說是事,不如說是張去對自己這一生的感悟。
年少家貧,只能被迫入宮混口飯吃。
而像他這情況入宮的宦官,只能當一個常常被人欺負的牲口,如此卑微且恐慌的活了二三十年。
直至靖康之恥後,已經年到不惑的他,才偶然意外的有了些進展,他能跟著當時官家的寵臣康履、鄺詢等大宦官混了。
再後來,康履、鄺詢等人接連被斬,他才得以上位。
但當時的張去並未有一絲開心,因為康履、鄺詢等前車之鑑的恐懼,一直都在籠罩著他。
別人不知道,難道他張去還能不知道嗎。
康履、鄺詢等人被斬,是因為他們辦事不周嗎?還是因為他們犯下了什麼大錯?
當然不是,他們被斬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官家背鍋。
朝廷出現了極大的動盪,自然就得有人來承擔錯誤,而這個承擔錯誤的人自然不能是官家,如此結果也就一目瞭然了。
是了,所以張去就一直擔心落得與康履、鄺詢等人一樣的下場。
那麼之後內廷外臣的聯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些都不是重點,司馬懿就估摸著,或許當時那張去其實也沒想好要寫什麼吧,所以才隨手下筆湊了些字數。
這一點可以理解,張去他當時一定還在回顧自己的一生吧。
沒有人比司馬懿更為理解張去當時的心情了,人在臨死之時的時候,腦中總是會閃過自己的一生。
原來......昨晚張去他在離開相府的時候,就已經想好要藉此離開這世間了嗎。
在信紙上的最後,張去有寫到。
在丞相總攬朝政大權的這段時間內,他才終於體會到,一個身為人該有的生活。
而前段時間王次翁的死,極大的影響到了他,而他張去,亦可為丞相掃清最後一個障礙。
張去所寫最後一句,丞相,張去先下去探探路,走得快說不定還等追上王相國......
司馬懿看完之後,默默將信紙疊好,裝進信封,放入衣兜之內。
呼......
繼而長嘆口氣揹著雙手,抬頭看著前方的那一片焦土。
這下子司馬懿算是想明白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張去想要活下去的意願,已經不是那麼強烈了。
但又不想死得不明不白的,如此這正好有一個自盡且合理的機會,與大宋皇帝一併被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