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頁)
面。
整個上都就像一個巨大的絞盤一樣,收緊又放鬆。伴隨著每一次收縮的,則是帶著鮮血的屍首和沒有嗚咽的眼淚以及無聲的嘆息。這樣,連素來打著“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之類旗號的奢華宴遊之上都充滿了劍拔弩張的氣氛。
然而,即使如此,該赴的宴也是一定要赴的……
混亂,那是必然的。
畢竟已經不是歌舞昇平、安享富貴榮華的時代了啊……值此天下動盪之時,兵權,實在是一件太過重要的東西,足以引起大鄭方方面面,各個層次,大大小小勢力的覬覦。
說起活躍在大鄭朝局中的政治勢力,實在是一件讓人抓狂的事兒。就算事關生死,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人打算排除萬難,理清楚它們之間的層次與關係。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並且,情況每天都會發生改變。有的時候,甚至連皇帝本人都搞不清誰究竟是和誰站在一起的。
簡單的說,在大鄭,有屬於皇帝的勢力,有屬於士族的勢力,有屬於皇儲的勢力,有屬於武將的勢力,還有屬於文官的勢力。
只是這麼來看,彷彿很簡單的樣子。然而,很明顯,這是一種相當粗略的、籠而統之劃分,只是為了可以說出來而已。它不僅缺乏統一的層次,存在嚴重的交疊,而且,如果不將其進一步解構,它將幾乎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
那麼,分別看起來,彷彿是這樣的:
屬於皇帝的勢力——說起來,這種提法是上不了檯面的。皇帝哪需要什麼勢力呢?按照一般的說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帥海之濱莫非王臣”,天下的一切都屬於皇帝才對。可事實上,就是存在皇帝的勢力。事情就是這樣可笑,也就是這樣合理。自從“家國之辨”這個問題被提出來,大臣和皇帝就都有了藉口。前者總會保留一部分忠誠,而後者自然很有必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勢力。因為,在需要的時候,皇帝和國家可以分開來看待
屬於士族的勢力——他們主要是指以四家七氏為主的大士族的勢力。除去皇帝家族的李氏,所謂四家七氏的謝、許、秦、張、趙、崔、盧、王、鄭、柳這十家各有各的利益與籌劃。圍繞著每一家,在朝堂上都有一股強大的勢力。這些勢力或敵對或合作,而伴隨著敵對與合作的就是世世代代永無休止的聯姻。再也沒有比他們之間關係更為混亂的了。
屬於皇儲的勢力——根據所擁護主人的不同,大抵可分為公主的勢力、清颺郡主的勢力、楚王與楚王妃張芝玉之女壽春郡主的勢力、以及燕王與燕王妃盧文謠之女邯鄲郡主的勢力。很可憐,後面兩位郡主中,頭一位壽春郡主還不滿一歲,後一位邯鄲郡主大約剛過了三歲的生日。它們之間正常情況下當然是你死我活的。
屬於武將的勢力——一般,被稱為天子六軍之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的中央禁軍與邊將藩鎮涇渭分明。天子六軍名義上當然是以鳳座上的那個人為唯一的效忠物件,但如果他們非要在私底下和某些門閥勾勾搭搭,似乎也是沒法避免的事。邊將藩鎮就更要複雜一些,他們的搖擺不定較之禁軍要更光明正大一些。同時,他們的作用雖然不如禁軍立竿見影,但無疑要更深遠與雄厚一些。
屬於文官的勢力——他們簡直就是個爛泥坑!從地域上說,他們有關內黨、浙黨、楚黨、齊黨等等;從效忠的物件上來看,他們或者忠於國家、或者忠於皇帝、或者忠於某位可能成為下任皇帝的宗室、或者忠於某個士族,或者是某位邊帥在上都的眼線乃至代言人,又或者什麼都有一點兒。簡直像一團亂麻。
很明顯,這些勢力之間除了簡單的對立與合作之外,有平行,有重合。人員的流動與混亂想當然耳。
僅以趙瑟早晚有一天要承繼的趙氏而言,本身代表著大士族趙氏的勢力。目前來看,透過聯姻和秦氏與崔氏是最親密的盟友。由於對抗張氏的原因,在對河西增軍的問題上,他們暫時歸屬於皇帝的勢力。在皇儲的問題上,他們主要支援的是皇帝的族姐清颺郡主,或許也有一些支援正牌的皇儲公主,支援的程度會取決於即將浮出水面的公主正君的人選,肯定反對的是楚王妃張芝玉生下的壽春郡主。趙氏本身在右神武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現在,由於趙瑟與范陽節度使傅鐵衣的婚約,它基本上可以和河北藩鎮的勢力二而為一。除去趙氏本身所盤踞的要職之外,許多官員是得到趙氏的直接或者間接幫助才得以授官、晉升,也可以算成是趙氏的勢力範疇……
是的,現在這些勢力都在插手“河西增軍”這件事,以至於局面相當混亂。趙瑟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