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部分(第2/4 頁)
隨著這個整頓方案的實施,市委組織部內部便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都知道李南是一個十分較真的人,既然都已經搞出了這個方案,那麼肯定是會落到實處的,可沒有人願意被李南當成典型處理。
有些人不想當反面教材。還有些人則是希望抓住機會脫穎而出,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大家的積極性無疑都被調動起來了。
雖然剛開始沒有身份實質性的改變,但是至少已經有了好的開頭。只需要大家有了這個意識,能夠持之以恆地抓下去,效果肯定會越來越好。
李南將此事交給史鵬陽去牽頭落實,具體的事情李南也不會去過問,他最主要是看結果。
除了這個事情,李南還在醞釀一個活動。他準備搞一個青年幹部培養計劃,主要思路是從市直機關或縣直機關選拔一些有志青年幹部到基層掛職鍛鍊,時間都是一年,掛職的單位都選擇偏遠鄉鎮。讓掛職鍛鍊的幹部既能在最基層得到鍛鍊,又能幫助掛職單位解決實際問題。
對於到基層掛職期間能夠做出成績的人,市委組織部將會做為重點培養物件,在提拔任用方面給予優先關注。
武陽市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特別是一些偏遠鄉鎮,還十分地落後,這除了跟當地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基礎有著很緊密的聯絡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地幹部的思路不夠開闊,找不到合適的發展路徑。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一個地方的幹部如果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話,那麼是很難把各項工作做好的。
李南希望透過幾個批次的幹部交流掛職鍛鍊,來提升一下相關幹部的認識水平,在促進偏遠鄉鎮的發展的同時,也能鍛鍊培養一批有潛力的幹部。
“不僅是機關幹部到基層掛職,基礎幹部也要到機關來掛職。只有透過這種上下交叉流動,幹部的活力才能被有效地激發起來。”
李南一邊想著,一邊在筆記本上面將大體思路記下來。
市委組織部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年輕幹部的培養,更是關係到整個隊伍後續發展的大事情,必須長遠規劃。
而現在,在武陽市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幹部上下流動和交流比較少。比如在市直機關的幹部除非是到基層區縣任領導職務,不然的話都基本在本單位待著慢慢熬,而在基層區縣任職的就很難到上級機關工作。特別是基層鄉鎮的幹部,基本上就是在鄉鎮流轉。
這種情況下,在市級機關的人缺乏基層經驗,根基不牢。而在基礎的人對基層情況十分熟悉對底層老百姓的呼聲最為了解,但是卻又沒有發言權,很多時候只能被動地接受和執行。
這實際上是一種很嚴重的脫節,對於發揮幹部隊伍的活力是很不利的。李南的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幹部掛職活動來緩解一下這個問題。
作為市委組織部長,李南希望透過自己的方式來為武陽市的幹部隊伍帶來一股新風,透過這種掛職鍛鍊活動,選拔培養一些對基層工作十分熟悉接地氣對幹部,等這批幹部散佈到武陽市方方面面,就會對武陽市各方面的工作帶來一些新的變化。也許這種變化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很明顯地表現出來,但對武陽市的促進作用是長久和深入的。
當然,這個事情是必須得到市委書記的大力支援的,不然的話,就算李南強勢推出去,掛職是掛職了,但是將來又不能得到重用,那麼也就失去了意義。
“除了幹部掛職交流鍛鍊以外,還要加強後備幹部的培養,一是科級後備幹部的培養,二是處級後備幹部的培養,都十分重要。”李南越想越覺得幹部培養的緊迫性。
正好這段時間市委書記林木楓的處事方式又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就讓李南和他之間有了坐下來談合作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市長汪明迪跟李南的關係又很不錯,所以李南只要跟林木楓談好了,那麼事情就可以放手地推廣出去。
“要儘快跟林木楓談一談,一是對仙女鎮的事情,我會盡力配合,大家一起分享政績。二是幹部培養的事情,必須提上日程,至少保證上半年選拔出第一批到基層掛職鍛鍊的幹部。”
李南想到這裡,心中充滿了昂揚的鬥志。
既然他已經坐到了市委組織部長的位置上,那麼就要在其位謀其政,真正搞出一番事業來。
星期一上午九點鐘,李南便準時來到了市委會議室,大部分市委常委都已經到了,李南一一和他們打招呼,然後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
雖然各人的位置並沒有明確地標出來,但是大家都在遵循一種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