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
顧偉這裡的元器件足夠,他很快就將電路圖中所需要的元器件全部配齊。
而林鴻,則使用電烙鐵非常迅速地就在一塊小PCB板上焊出了原型,和燒錄器連線到了一起。
接著,再用一根漆包銅線將原先他畫出來的那兩個端點連線起來,形成一根跨越許多電路的跳線,相當於直接將其中的很多回路給短接了,那些迴路在這個電路中是屬於冗餘電路,除了延遲資料傳輸速度,沒有任何作用。
他整個過程做得行雲流水,電焊功夫也是非常考較技術的,新手和老手的之間完全可以一眼就看出來,令顧偉感到鬱悶的是,林鴻的電焊技術比他還要更加嫻熟,就像是一個已經幹了許多年的老電工一般,焊出來的東西光滑平整,沒有半點毛刺。
難怪孫武那小子說他精通電子技術,看來沒有半點水份啊,這電焊技術可來不得半點虛假。
真是後生可畏啊
顧偉今年才二十來歲,不到三十,可是看到林鴻,他卻感覺自己似乎已經老了。
“快把這個接上去看看效果。”顧偉迫不及待地說道。
第一百一十三章 奇怪的檔案
“快把這個接上去看看效果。”
顧偉剛剛說完這句話,就立刻意識到自己犯了個低階錯誤。
此刻的燒錄器結構可以說已經進行了改變,而且是原理上的改變,之前的那個配套軟體已經不能用了。
“對了,這個軟體已經不能用了”顧偉傻眼道。
“是啊,我擴充了位元位數,原來的軟體已經不配套了。”林鴻自然知道這點。
“那咋辦?豈不是做了無用功了?”
就算是林鴻改造的這個燒錄器能起作用,但是沒有相應的軟體與之配套使用,那也是白搭。
“讓我想想,我有幾個朋友懂程式設計技術……不過他們大部分都是改改遊戲什麼的,做對程式設計器這種底層程式設計應該不太擅長……”
顧偉嘴中唸唸有詞,正在尋思著該找誰過來幫忙編寫這個程式。
而這個時候,林鴻已經做在了計算機前,開始進入BASIC程式設計狀態編寫起來。
CP/M作業系統雖然是基於Z80的,但是BASIC程式設計卻是和蘋果的DOS基本相同。
顧偉聽到耳邊霹靂啪啦的鍵盤響聲,轉頭看到林鴻正在操作計算機,於是驚訝地問道:
“你在做什麼?”
“程式設計啊,給燒錄器編寫一個配套工具。”
“你連這個都懂?”
“學過一些。”
顧偉徹底無言了,他還想著找一個朋友過來幫忙,而且還沒有把握是否真的能夠在短時間內編寫好能夠配套的軟體,卻沒想到林鴻此刻已經開始編上了。
林鴻之所以有這個把握,完全是建立在已經摸透了燒錄器的基本原理的基礎之上。
這個過程看似很複雜,其實原理是比較簡單的,就是一個資料的複製過程,將一個儲存器中的資料,複製到另外一個地方,對地址裡面的資料進行挨個掃描就行了。
林鴻此刻的打字方式並不科學,完全使用“二指禪”,但是打字速度卻相當快,他甚至已經實現了盲打,完全可以不看鍵盤敲出準確的對應字元。
顧偉在旁邊看得簡直要傻掉了。
他實在無法想象,兩個手指頭也能打字這麼快,而且還盲打。難道對方已經將鍵盤各個鍵位之間的距離記得清清楚楚,而且對手指的控制達到了如此令人恐怖的地步?
太變態了
林鴻完全不知道顧偉此刻已經將其歸類於“變態人物”,他全神貫注地在編寫著手中的這個程式。
由於涉及到底層的程式設計,單單隻用BASIC的語句是不能完成所有功能的,他還在其中嵌入了一些彙編指令,直接對硬體底層進行操作。
這在十幾年後,就相當於是微控制器程式設計,隨便一個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人估計都知道編寫幾段。但是在現在這個時候,國內在這塊簡直還處於空白狀態,就算有,也只是停留在各大研究機構和院校的實驗室中,這些技術還得完全靠從國外引進。
當然,林鴻完全不知道這一點。
由於林鴻編寫的這個工具,是專門針對他改造的燒錄器而編寫的,相比起之前的那個萬用型程式設計器軟體,要簡單許多,他大概只編寫了不到五百行程式碼就完成了這個小工具的編寫,其中有五六十行嵌入彙編語句。
在顧偉充滿震驚和崇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