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小強新書榜只呆了十天就下榜了,很悲催。今天晚上想試試點選榜,晚上十二點過幾分的時候,會再有一章,請兄弟們頂起,點選+投票~衝上去了加更哦
第八十章 你好,世界!
衝榜中,麻煩登入賬號閱讀本章(很重要!)看完之後請投票,謝謝!
------
看著黑色顯示屏中顯示的綠色字元,林鴻這一次已經不想之前那樣茫然了。
他現在已經知道,最上面顯示的,是這臺計算機裡面作業系統的名稱以及版本號。
林鴻這臺APPLE_II搭載的作業系統,是APPLE_DOS作業系統的最新版本V3。3,在此之前還有V3。1和V3。2,不過之前的版本功能沒有那麼大,而且是基於磁帶儲存裝置的。這個版本同時也是APPLE_DOS最有名也是應用得最廣的一個版本。後來推出的蘋果計算機,系統已經換成了PRO_DOS,是由微軟公司專門定製的。
APPLE_DOS是蘋果公司第一個基於磁碟操作的系統,在這其中自然又少不了天才計算機工程師沃茲尼亞克的身影,他參與了其中很大部分程式碼的編寫。
看著顯示器上那個跳動的綠色“'”符號,林鴻伸出兩個食指,然低著頭看著鍵盤上的按鍵,在鍵盤上,印刷有對應的字母,他緩慢而又艱難地按下了幾個鍵,顯示器上緩慢而又艱難出現“CATALOG”的單詞。
林鴻很是不理解,為什麼將鍵盤各個字母佈局成這樣,A和B之間竟然相差那麼遠。
很久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種鍵盤佈局被稱為“QWERTY柯蒂鍵盤”,十九世紀中期就已經被髮明出來,最初是為了機械打字機而設計的。
之所以做成這樣的佈局,原因在於機械式打字機的結構,其鉛字槓桿的結構決定了當兩個位置接近的鉛字同時按下的時候就會卡死,但相對的兩個相距較遠的鉛字就不會發生同樣的問題。後來計算機出現之後,這個佈局就延續了下來。
艱難地敲入這個命令之後,林鴻他按下ENTER鍵,顯示器上終於有了變化,一個長長的列表立刻顯示出來,這是一個目錄顯示命令,這些內容正是磁碟裡面所裝有的東西。
看到這個結果,林鴻臉上露出高興的笑容。
這是他輸入的第一個計算機操作命令,雖然過程很簡單,但依然讓他覺得很興奮,也很激動。
看著這臺計算機在自己的操作之下,然後開始有所反應,這種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中的征服感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
這或許就是男孩子喜歡各種玩具,各種機器的主要原因吧。
接下來,林鴻開始根據參考書上所講述的內容,將所有命令逐個逐個地試驗著,然後觀察著結果。看著顯示器上不斷閃過的各種資訊,他心中的成就感無以言表。
APPLE_DOS作業系統比較簡單,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個系統命令,例如之前林鴻用的“CATALOG”,英文的意思是“目錄”,功能就是將磁碟裡面的檔案目錄給顯示出來。還有“INTBASIC”,就是進入INTAGER_BASIC語言程式設計狀態,打入這個命令之後,就可以開始寫入程式碼進行程式設計。
所謂的系統命令,其實就是一個個小軟體。作業系統裡面一般都會附帶一些比較常見的軟體,將其繫結在系統裡面,也就成為了系統命令。
如果對系統裡面的這些命令不滿意,覺得自己能夠用更好的方法將同樣的功能實現出來,也可以自己編寫一個這樣的小工具,然後將原來的那個軟體給替換掉。
林鴻玩了一會兒系統命令之後,便開始動手進行BASIC語言的程式設計練習了。
計算機程式設計的語言,顧名思義,就是人和計算機之間的語言。之所以被髮明出來,就是為了容易被人理解。計算機剛開始被髮明的時候,那些猛人們都是直接用機器語言對計算機進行操作的。
程式語言大致可分為低階語言和高階語言;而低階語言又包括機器語言和組合語言。
這裡說指的低階並不是說這種語言功能不強,而是從初學者能夠掌握的難易程度來區分的。實際上,低階語言的功能更加強大,編寫出來的程式效率更高。
高階語言是後來出現的語言,目的是為了讓人更好的理解,已經很接近於人們平時進行書寫的文字了。…;
BASIC就是高階語言的一種,它是“Beginner‘s_All-purpose_Symbolic_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