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1/4 頁)
麻省理工學院,是公認的世界理工大學之最”,其名蜚聲海外,成為世界各地莘莘學子心向神往,趨之若鶩的科學聖殿。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
另外,麻省理工研發高科技武器和美國最高機密的林肯實驗室、領先世界一流的電腦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世界尖端的媒體實驗室、和培養了許多全球頂尖執行長斯隆管理學院也都是麻省理工赫赫有名寶貴資產。
林鴻在此之前,就已經查閱了相關資料,對麻省理工學院的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
剛開始的時候,他也很奇怪,為什麼中國人習慣將馬薩諸塞州稱為“麻省”,後來查詢有關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個名稱是源於清朝的譯文,早期國人將英文“state”翻譯為“省”,直接將馬薩諸塞州簡稱為“麻省”,至今海外華人社群還習慣這樣稱呼。…;
大圓頂建築、學生宿舍、牛頓大樓、實驗室大樓、體育場、博物館、達爾文大樓……
林鴻走馬觀花地將mit裡面的主要建築看了一遍,不過他並沒有找到圖書館所在地,最終停在了大圓頂建築旁邊的學生宿舍前,他在學生宿舍入口處看到了一個熟悉的東西——cdad裝置。
想了一下,林鴻從口袋中拿出自己的計算器,然後開啟簡訊程式,給左手發了一條訊息。
【stone:現在有時間嗎,我在mit10號學生宿舍樓前。】
左手是mit的學生,但是他們一直沒有見過面,林鴻既然來了這裡,覺得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見一見。
認識更多的人,能夠讓自己受益。這是林鴻從以往經歷中所得到的經驗。
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正在慢慢改變著,要是以前,他根本不會這麼做,他最排斥的就是和陌生人見面,甚至連打電話都不願意。聖堂
原本林鴻也只是試著發資訊詢問一下,如果對方此刻沒有收到,或者正在忙其他事情,他便自己去圖書館了。
卻沒想到,僅僅在十幾秒之後,左手就回信了。
【左手:等我一會兒,我馬上到。】
一會兒後,林鴻便聽到有人在自己身後叫自己的英文名字:“stone?”
林鴻轉頭一看,不由微微一愣,因為他發現對方竟然是一位亞裔青年。
“你是左手?”林鴻嘗試著用中文問道。
“是的,我是就是左手。”對方笑了,“沒想到你也是中國人,哈哈!真是太意外了!”
“我也感到有些意外。”林鴻也從來沒想過,原來自己一直聊天的sam成員,竟然和自己一樣也是中國人。
接著,左手自我介紹了一下,他名叫謝金輝,來自臺灣,目前正在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系。
他們都是sam協會成員,再加上都同是中國人,相互之間的距離瞬間被拉到了最近,就彷彿好久沒見的老友一樣。
接著,左手將林鴻的腳踏車寄存在一個朋友那,然後帶著他再次逛了幾個比較經典的景點。
左手在這裡已經生活了一年多,已經對這裡的所有建築和典故都瞭如指掌,他一邊走一邊給林鴻介紹,言語之中對這裡諸多推崇,並且強烈建議林鴻高中畢業之後,來這裡學習。雖然每年想來這裡學習的人數不勝數,但是左手覺得林鴻完全有實力可以脫穎而出。
林鴻對此笑笑,在他想來,讀大學似乎還是很遙遠的事情,他暫時還沒打算在哪裡讀。
左手跟林鴻說,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是因為大學裡面有大師。
在mit,或許一個很不起眼的老頭,就是一個世界性的科學大獎獲得者。
左手剛說完這句話,就真的碰到了一位,伊凡*蘇澤蘭,是1988年圖靈獎的獲得者,獲獎原因是因為他在計算機圖形學方面有著突出的貢獻。圖靈獎是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
左手對mit的名人都非常熟悉,似乎專門針對這一塊做過了解。
左手將林鴻帶到了圖書館門前。
“stone,我等會兒還有點私事,就不能繼續陪你了。”左手有些抱歉地說道。
“沒事。你先去忙吧,我今天主要就是來mit圖書館查資料的。”
“你下午什麼時候回去?”
“大概四五點吧。”
“這樣,我到時候也沒什麼事了,我們下午一起吃個飯,到時候我叫上兩位